增强高校统战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82 浏览:48941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3)04―070―09

[内容提要]简要阐释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本质及主要类型,进一步厘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性质,评介当代中国几种非主流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判当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从增强高校统战活力的目的出发,提出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教育,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续接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70页)

(四)注重个人利益的功利主义思潮影响较大.功利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而日益盛行于中国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功利主义同人们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并使中国人的主体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已是不争的社会事实.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是否也呈现出这一特征?通过大学生的政党观可以深入考察这一思潮的影响力.

从数据上看,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和中国的执政能力基本呈现出认同的态度.在是否会加入中国的问题上有73.3%的学生选择会加入,有26.7%的学生选择不会加入.但在选择会加入的学生中,只有41.1%的学生是因为赞同中国的章程和纲领,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愿意为党和人民工作;其余的学生都是因为入党可能会给自身前途和个人发展带来潜在好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同时,在选择不会加入的学生中,认为自己所向往从事的职业和政治无关,没必要加入的学生占49.2%,也突显出功利主义的考量(如表13).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距离,必须对之加以正确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不会加入的学生中,不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学生仅为4.9%,不赞同这个党的章程和纲领的学生仅为3.3%,认为党内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党员比不上普通群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9%(如表13),这说明对党的信仰与党的基本纲领与制度持否定态度的人数非常少,而对现实中党内腐败现象持否定态度的则占有一定比例,这是值得我们党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有害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值得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在我国思想界普遍泛滥的一种有害的社会思潮.它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适应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中国、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需要而泛起的一股政治思潮.这一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如何?

从数据上看,在对“香港经过100年殖民就这么发达,中国要经历300年殖民地才能发展起来”、“‘革命扰乱了中国社会秩序,打断了中国正常发展,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因此要‘告别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这几个历史虚无主义的代表性观点上,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态度的学生分别仅为8.1%、9.6%和7.7%;而持非常反对和比较反对观点的学生则分别占到总人数的66.6%、73.6%和63.0%(如表14).这说明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清晰的政治头脑和明确的政治立场.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有一部分学生意识形态比较模糊.从统计结果上看,在上述观点上选择说不清楚的人分别占到25.3%、26.9%和38.1%(如表14),比例偏高.

历史虚无主义因个别现象而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成果,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其实质是全盘西化.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传播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进而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冲击.因此,对政治立场不坚定、价值模糊的学生,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六)宗教思潮对马克思主义造成直接冲击.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在当今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也出现相对复杂的局面,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领域.我们通过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党员的宗教信仰问题等综合考察宗教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程度及发展态势.

从数据上看,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并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2%;持比较赞同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4.8%;说不清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7.9%;持比较反对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1.6%;持非常反对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5%(如表15).在信仰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问题上,认为冲击很大的学生仅为4.3%;认为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2.6%;认为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1%(如表15).在对别人信仰宗教55.2%;持不赞成态度的学生仅为1.6%(如表15).

具体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并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赞同态度,持反对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在这个问题上说不清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7.9%.在对信仰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问题上,正反态度的差别不是很大,认为有冲击的比例比认为不会造成冲击的比例略高,但差距并不显著.在认为信仰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冲击的学生中,仅有4.3%的学生认为这种冲击很大.对别人信仰宗教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是值得尊重和可以理解的.这说明宗教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强影响.

通过两种宗教观的交叉制表,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宗教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从统计结果上看,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非常赞同的态度同时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8%;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7.9%.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比较赞同的态度同时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7%.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说不清楚同时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7.9%;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9.1%.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比较反对的态度同时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6%;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7.5%.在“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可以信教”的问题上持非常反对的态度同时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一些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3%;认为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会造成什么冲击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1%(如表16).虽然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这是比较符合逻辑的,因为越对党员可以信教持反对态度的学生,越认为宗教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如图8);越对党员可以信教持赞同态度的学生,越认为宗教不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什么冲击(如图9).但是从理论分析上来看,这说明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没有意识到宗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和影响. 从现实来看,许多宗教组织的传教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教会或者教徒自发的信仰传播,有的已经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宗教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信仰问题,而是值得重视和警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的传播和蔓延不仅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威胁,甚至会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当前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新特质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中,主流意识形态仍占主导地位,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大学生的非主流社会思潮有多元化趋势,并且大学生价值判断模糊,不能认清社会思潮的本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和逐步成熟阶段,极易被误导和煽动,因此,亟需主流意识形态明确地积极引导.当前大学生社会思潮作为对社会存在的观念反映,既有思潮的一般特质,更体现转型社会大学生群体思潮的新特质.

(一)大学生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伴随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也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利益群体不断分化,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震荡,价值取向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社会思潮也日趋多元化.同时,伴随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网络全方位地推进,各种社会思潮在大学校园里迅速扩散开来,并相互影响碰撞,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彼此争夺话语权.此时,中国传统式的绝对权威支配的一元化格局已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大学生社会思潮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思潮不再过多纠缠于理论与信仰问题,关注重心明显地“向下偏移”,更加倾向现实问题.如日常生活和就业、休闲和影视娱乐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大学生在接受某一社会思潮时不再仅仅是出于纯粹的思想认同,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功利性因素,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该思潮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是否能扩大自己的利益.

(三)大学生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愈加复杂.当前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随着它们的相互碰撞与分化,各种思潮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日益显现出来,并在具体的社会问题上各持己见,加上目前流行的社会思潮大多数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舶来品,导致其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大相径庭,更有甚者已表现出与主流意识形态分庭抗争之势.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又纷纷努力摒弃自身的政治负面形象,将自己解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合理元素.“一方面,大学生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力’加剧;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思潮在自我理论阐述的同时表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靠拢’,努力凸显其政治‘向心力’.”[14]这种“离心力”与“向心力”的相互交错,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并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并对之进行科学引导,以防患于未然.

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思潮,增强高校基层统战活力

(一)对社会思潮要科学预测,准确评价,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第一,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认识社会思潮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地预测其萌生与发展态势,以便及时研究应对策略,赢得主动权.第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对社会思潮进行准确地评价,恰如其分地判明其性质、特点及社会作用,从而为应对社会思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三,应区别对待不同的社会思潮.对科学进步的社会思潮,应赞同并积极宣传引导,增强其正能量;对错误的社会思潮,应秉持真理,对其进行批评指正;对反动的社会思潮必须彻底揭露和坚决批判,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旗帜鲜明,方向坚定.第四,我们对社会思潮应进行“综合治理”.“要把引导社会思潮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群众基础.社会思潮往往反映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不仅仅是个教育引导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解决与社会思潮相关的利益问题.” [15]

因此,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培育人民对主流思潮的价值认同,并使社会思潮的治理工作真正地做到脚踏实地.

(二)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思想阵地,充分发挥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两课”教学工作.第一,为了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是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络论坛等,进行网上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第二,重视实践环节是拓展“两课”教学的新空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大“两课”实践环节的教学,将课堂讲授内容和实践内容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课堂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的分析理解中去,写出调研报告,以提高他们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一般来说,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不能接受,二是愿不愿意接受.其中‘能不能’主要受制于主体的认知因素,而‘愿不愿意’则主要受制于主体的情绪因素,也就是主体对价值观内容的情绪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可以说,‘愿不愿意’的问题始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和难点.价值观教育要促使个体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不仅要重视其理性层面的提高,更应加强其情感层面的认同,唤起其情感的需要.”[16]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真正地取得切实成效,就必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感同身受,从而与主流价值观产生共鸣,结为一体.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尤其是文化领域,信息网络化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信息网络具有多元性、虚拟性、互动性和跨时空性的特点,使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17]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基本知识的教育.目前国内大学普遍比较重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专门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很少.如果在今后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相关基本技能重视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样在无形中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另外,可以不定期在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调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归纳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出遇到的问题和期望掌握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关注、思考、学习相关的内容.

第二,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校园网是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办好校园主流网站.网站建设必须正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坚持综合化定位,强化怎么写作功能,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在校园网中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主旋律.高校要坚持大力开发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同时注意集政治性、知识型、趣味性为一体.[18]对大学生来说,在思想理论知识入脑之前应入耳,入耳之前应入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讲究“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

第三,规范网络道德,加强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建设.网络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传播的最高效途径,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往往会被各式各样的新奇思想所迷惑.所以,我们要规范网络秩序,制订严格且可行的网络管理准则,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积极推进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建设,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

综上所述,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才能深刻意识到个人前途命运是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的,才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和纪律来约束自己,才能产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强大内在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依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斗志,在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树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用所学科学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伟大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依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精神风尚.大学生只有做到知荣弃辱,才能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14]解 松、夏 宁.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理论探索.2008(5)

[15]刘 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层次解读[J].学术论坛.2010(2)

[16]张远新,何 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17]周从标、贾廷秀.信息网络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02(6)

[18]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12)

[19]参阅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

见[EB/OL]. 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s7060/201305/152333./

2013-5-4

责任编辑/张 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