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的差异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23 浏览:119372

摘 要 :通过比较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说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基于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分析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探究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的省际间差异,对各省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教育经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09-03

政府财政投入是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承担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等因素存在差异,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迫切关注政府对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的状况.

很多学者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投入问题.有学者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多由普通大学开设的二级学院、行业或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技术院校等构成,经费投入不足使高等职业院校设立伊始就处于先天性经费不足的困境,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衡量政策落实的重要标志是经费是否得到保障.有的学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现状,指出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来维持运转,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还不到总支出的40%,特别是基建拨款只占基建支出的20%左右,有些高职院校基建投资几乎全靠自筹.有的学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发现,在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办学经费投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偏低,经费投入存在着总体上的非衡性、不同省区的差异性和与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对应性等问题.有的学者研究了财政拨款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的影响,认为目前依然采用“基数+增长”的模式,由于隶属关系等原因各高职院校当年的基数不一,造成了教育拨款在各高职院校间的不公平性.

已有研究主要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虽有少数学者探讨了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和不同省区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差异,但其使用指标比较单一,尚未在各省财政对高等教育总投入的背景下考察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我们通过比较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基于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分析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探究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的省际差异,为各省对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按来源主要由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学杂费收入作为事业收入的核心,可表示为事业收入.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总收入为921.1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倍多.各项收入增长最快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3倍,其次是学杂费,捐赠收入增长最慢,且在2006年出现下滑.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学杂费收入在总量上差距变小(见表1).

高等职业院校各项经费收入的结构变化呈现出较大差异.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学杂费收入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在2007年出现下降后再次攀升至2009年的43.1%,上升了4.2%,学杂费收入则持续下降至43.66%,下降了7.86%,二者占总经费的比例基本持平.捐赠收入与其他收入经历波动后均比2005年所占比例低,分别下降了0.1个和0.16个百分点.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财政投入差异分析

(一)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经费总投入

2009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为1090所,高职(高专)院校为1215所,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一半多.

图1反映了2009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经费投入的基本情况,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总投入为3723.89亿元,高职高专院校的总投入不及普通本科院校的1/4,各项收入均远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学杂费的收入总额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差异最小,捐赠收入差异最大.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普通本科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是高职高专院校的4.7倍,预算内教育经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差距已达5倍.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其拥有的经费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经费收入来源结构变化

由于数据的关系,笔者选取2007~2009年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学杂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进行比较,衡量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情况(见图2).

从收入结构来看,普通本科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由45.5%逐步上升至50.5%,学杂费占比仅有微小的下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远远高于学杂费占比,二者占总经费的比例由76%升至81%.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低于普通本科7.4个百分点,学杂费占比却高于普通本科院校13.1个百分点,二者占总经费的比例由84.6%升至86.7%,升幅不及普通本科院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捐赠收入与其他收入的比例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客观上需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上投入更多才能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各省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以各省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作为衡量指标,能够更清晰地表现出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差异情况.下面均选取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进行说明(见图3).

考察2009年各省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可以明显地看出,几乎所有省份普通本科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比高职高专院校多,高出最多的省份是上海,差额在4 000元以上的有北京、天津等5省市,而北京市依然是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最高的省份,为7 261元.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比普通本科院校高的省份有辽宁、四川、西藏,差额最大的是辽宁. 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的省际差异

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性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是反映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我们以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0.8%的世界均值、生均高等教育公共经费指数达到28%的OECD国家均值作为考察各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具体指标(见图4).

按照0.8%和28%的标准将所有省份分为4个区域,落在Ⅰ区的北京、西藏等7省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与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均超过标准;落在Ⅱ区有云南、贵州等13个省份,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未达到0.8%;落在Ⅲ区的有河北、山东等10个省份,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和生均财政投入都未满足标准;仅有上海市落在第Ⅳ区域内,虽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大于0.8%,但以人均GDP来衡量,高等教育生均公共经费指数却不及28%,这与上海市人均GDP高不无关系.

政策性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总量虽不断增加,但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差异巨大,且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的省际差异突出.现就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首先,政府需继续加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财政投入.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全国有28个省市高职高专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比普通本科院校少,这表明对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提升,各级政府需要从经费投入上真正支持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补充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缓解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其次,强化地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缩小高职高专院校生均经费的地区间差异.从对各省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些东部省份对高职院校投入总量多,然而并未达到按其GDP发展水平应投入的数量,需在适度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少的东部省份更要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发挥东部省份的优势,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渠道.西部地区多数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小,先前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倾斜度不够,各级政府应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促进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地经济发展怎么写作.中部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大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低于西部地区,客观上降低了生均预算内经费,但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更加剧了经费不足的现状,尤其是近年预算内经费增长率低的省份,该类省份需增强经济实力,努力加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投入.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中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总经费的比例极小,我国应借鉴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之中,增加用人单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