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视角下县域经济的实证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51 浏览:45315

摘 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难题的关键所在.Z市是地处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本文以Z市为案例,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理财观念,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

关 键 词 :财政;县域经济;实证研究

近年来,Z市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和全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2012年县域经济评价体系来对比:Z市人均GDP分别为全国和全省的46.9%和57.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低4.4和13.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全国和全省的7%和30%,如果剔除市直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Z市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8亿元,人均指标差距更大.人均粮食产量虽高于全国,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总体来看,目前Z市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不发达,财政保障能力差,县域经济的发展仍未改变“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现状.

一、制约Z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竞争力较弱

2012年,Z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7.8:42.3:29.9.近几年虽然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了畜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高效农业,但各县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难以形成带动和辐射,农产品深加工及链条经济效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二产优势不突出.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重点企业规模小,能力弱,全市县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三产比重虽上升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综上可知,Z市产业层次偏低,二、三产业薄弱的局面仍未打破,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弱.

(二)工业化水平不高,中小企业融资较难

在工业化水平方面,Z市县域工业经济与地方优势资源不相称,优势支柱产业未形成规模.总体来看,Z市县域工业化基本上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县域经济中的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布局分散,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整体呈现“小、散、差”特征.产品结构中以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产品增加值比重低.在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县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金融资源分布失衡,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高、银行信贷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不完善、针对小型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缺失、金融机构怎么写作成本偏高等因素不同程度制约着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三)财力事权不对称,财政保障水平较低

一是收入上划,税源匮乏.目前,全市县乡财力少,县本级财力仅能保证发放工资,乡镇保证发放工资都困难,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分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量的大部分被上级集中.如增值税拿走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拿走60%,加之近些年增值税转型、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及部分税率的下调等政策性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地方税源匮乏.二是支出下移,事权增多.上划收入增加,而地方事权支出规模却不断扩大.县乡要提供义务教育、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诸多事权,还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随着调整工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刚性支出的增长,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地方财力和事权不对称,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四)财政供养人员多,县乡负担较重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财政供给人员职数的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也在急剧膨胀.尽管通过“撤乡并镇”等措施使现有“吃财政饭”的人员增长速度得以控制,但不少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是“人满为患”,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使大量的“办事钱”变成了“吃饭钱”.“吃饭财政”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各级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农村劳动力缺乏培训,技术人员较少

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农村子女在初中阶段便辍学,而能考上大学并学成回到县乡创业的人极少;加之土地耕作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低,凡是能外出打工的都进了城市成为农民工.而且农村劳动力缺乏正规、系统的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掌握及利用程度有限,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促进Z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是Z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要围绕资源优势,培育骨干企业.一定要立地资源优势,投资建设一批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着力培植一批聚焦效应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拉动基础产业,形成支柱产业,提高县域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二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式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的主要途径,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链式延伸、企业集群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科学规划,完善功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汇集,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

(二)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或补助.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果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应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持.

(三)尽快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

积极构建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为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为县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种子”基金.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发挥创业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启动器”作用.也可试行对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提供必要的再担保,推动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组织体系,消除投融资障碍.另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域政府还应创造条件,组建创业投资基金,以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四)重新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与财力

在事权方面,对事关国家整体利益的公共产品和怎么写作,如基础教育等应由政府承担;对纯属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和怎么写作,如辖区内的行政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经济建设支出等由县乡政府承担;对属于国家和地方共同事权的.如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人畜饮水等涉及基本国策、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支出,可由、省、市、县、乡政府共同负担.

在财权方面,应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对称的原则,重新划定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和财力分配,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合理降低上划“两税”比例,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乡政府能够拥有基本满级政府履行职责和义务的财权,从而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五)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密切相关.对Z市市来说,城镇化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适应Z市城镇化发展规律.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如果城市达不到一定人口数量,就形不成规模经济,功能难以发挥.发展城镇化,主要是把县城做大,以便有效地吸纳农村人口进城.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县、乡成人教育学校、职教中心、劳动技校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积极承担农村劳务输出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作者单位:驻马店市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