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支持产粮大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82 浏览:83021

我国共有1 735个县(市、旗),其中800个产粮大县(市、旗)所产粮食就占全国总产量的78%以上,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些产粮大县又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从黑龙江的情况看,按农业部核定的70个产粮大县(包括垦区农场)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1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60多个仍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的运转.近几年由于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农民的生活才刚刚得到改善.但是,至今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左右.由于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比较效益低下,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致使产粮大县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外流,基层干部形象地说“种粮主要靠703861部队(老年、妇女和节检测帮忙的学生)”,发展现代大农业已经缺乏起码的人才支撑.这些产粮大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其他县(市)特别是沿海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市)相比明显滞后,城乡面貌都比较破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当前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提出保证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产粮大县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丧失了很多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选择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非粮产业的机遇,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长此下去,产粮大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将难以持久,国家的粮食安全将会受到挑战,而且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创造更加广阔的农村消费空间、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能是一句空话.近几年来,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虽然采取很多平面单项补贴政策,但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成效甚微.所以,产粮大县的地方政府和农民迫切要求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带动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总书记两年前就指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时期,这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判断和政策取向的新概括,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立体化新思路.所以,我们建议,应该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优先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范围,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具体建议是:

一要政府支持、引入碳交易办法,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支持产粮大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应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以超常的措施,更加积极地支持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产业,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原理,多渠道、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尽快摆脱城乡一体化发展资金长期短缺的困境.目前,在不改变国家已有惠农政策的同时,可否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方式,利用工业和农业之间比较效益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碳排量的不同,在工业发达省份和企业与粮食生产大县和农民之间着手探索建立一个碳交易平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局考虑着手制定不同地区和企业的碳排量标准,按照高于粮食几倍的浮动驱使碳排量高发区,根据工业用地不断扩充面积和购写商品粮的数量在交易平台上向产粮大县购写所需的碳排量指标.这种公开交易既显示了公平,又可以避免少数粮贩子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囤积居奇,破坏市场秩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发展的资颈问题,和维护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公平性.同时,还能起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人才和企业在农村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和公益事业的作用.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贯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挥优势,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支持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二要继续对产粮大县实施更加特殊的惠农政策.目前国家实施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是面向“三农”的普惠政策,在普惠基础上实行特惠,才能最终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我们建议对商品粮贡献多、增产幅度大的产粮大县还应制定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以更好地调动产粮大县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能力,从战略上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和农民根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政策精神,考虑地域不同和情况差异,科学配置国家的各项支农资金,克服打酱油的钱不能用于写醋的局限,集中力量、因地制宜解决本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影响发展的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

三要优先加大国家对产粮大县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投入.产粮大县往往都是高产穷县,普遍缺乏对标准化农田建设的投入能力.黑龙江省虽然大多是产粮大县,但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0%左右,遭遇干旱年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建议集中国家财力尽快提高产粮大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变靠天吃饭、靠天增产的被动局面,争取在5年至8年内使800个产粮大县多数达到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前,农业增产增收的硬件建设题目虽然很多,但保证稳产高产的农田基本建设应该优选,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否则,过度分散的耕作方式,大片粗放经营的中低产田很难实现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要求.

四要鼓励产粮大县更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生产和农业集约化经营.产粮大县人均耕地多,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大,分散的家庭承包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必须深化改革,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创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对这些人少地多、商品粮贡献大的县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以适应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合理分流,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在新的产业领域创业、就业.这样还有利于缓解大城市就业的压力,为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创造条件.当前,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补贴很多,但基层在落实操作层面弊端不少,很多补贴资金用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可否换一种思路,把各种补贴资金的使用和推动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联系起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经营方式.这比单纯用行政和教育的力量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效果要好得多,扎实得多.

五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对这些产粮大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倾斜.产粮大县多为吃饭财政,支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差,更谈不上增加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甚多.建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在普遍增加对小城镇建设投入比例的同时,把这些产粮大县优先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统一规划,给予更多的支持,力争在一到二年内完成规划要求,三到五年高标准地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二、三产业和公共事业发展打下基础,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中小城镇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更多载体.如果国家对在农村中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开发、机械制造、仓储包装及物流等相关产业,在财政、税收、银行、科技和人才支持上再出台更多的特殊优惠政策,用两个五年计划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一定会使各产粮大县从事农业人口明显减少,城镇人口达到县域人口的65%以上,最终实现越来越少的人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人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大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要重视对产粮大县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既然800个产粮大县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8%以上,在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对这些地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就凸显格外重要.一是建议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一制定规划,提出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政策和措施,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赶上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水平.二是对800个产粮大县在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实行更加宽松和灵活的政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多的融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粮食生产及城镇建设上来.三是不分所有制性质,凡是在城镇注册与农业和粮食生产相关的科技开发、制造、怎么写作等企业在注册资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等方面一律平等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坚决做到不因领导人的更替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工作注意力的转变而动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周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很快.如果让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用10年的时间也能和这些地方一样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我们坚信全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必将明显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平台和载体会更加宽阔和多元化,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将获得更加可靠的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一定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编辑/刘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