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期的通胀疗法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88 浏览:94006

在中国经济由结构性通胀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危险关头,应货币和财税政策双管齐下、对症下药.惟有冷静思之、切实行之,有效治通胀方为可期.

分别拜国外输入性、成本推动性的通胀压力以及翘尾因素的不利影响所赐,当前,衣食住行四大领域的普涨现象愈演愈烈.无疑,这值得深惕.

中国经济,正值结构性通胀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危险关头,有何治理良策?

或许,就成本推动造成的通胀压力而言,还不必过于恐慌失措,因为这应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合理增速的必然结果;不过,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则应货币和财税政策双管齐下、对症下药.

一是“紧货币”.

全面通胀的苗头,无疑引起当局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紧缩的效果也有望逐步释放.

据以往历次宏调经验,通过提升利率杠杆即加息来治理通胀,依旧是最有效的货币手段.不过,在上一轮中国经济通胀的过程之中,连续加息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本轮通胀疗程中,应尽可能地采取非对称加息的方式.

进一步而言,今年上半年有必要再次进行非对称加息,尤其是上调长期存款利率.试想,如果长期存款利率一举超出了CPI的实际涨幅,则受资本逐利的本性驱使,一部分泛滥的流动性极有可能自发回归银行体系.这对缓解通胀压力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允许人民币适当加快升值步伐.在欧美量化宽松氛围下,这有助于压缩大宗商品和农产品进一步上升的空间,缓解国内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二是“宽财政”.

上一轮中国经济通胀中,食品上涨对物价上涨的推力最大.而从本轮中国经济通胀迄今的物价表现观之,食品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同样不容小觑.欲缓解食品刚性需求支撑的这部分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单兵突进,恐无济于事,需努力寻找财税政策的抗通胀力量:


加大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农产品往往呈周期性波动,持续攀升之后,总会迎来大幅回落之日,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又一轮农业的大幅减产期.而这种大幅减产,恰恰又是农产品乃至食品周期性飙升的导火索.长期来看,想缓解食品上升推高的通胀压力,必须加大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这对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控制物价的非正常波动,显得颇为关键.

资源价改与税制改革同步.随着“十二五”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央地财税收入将变得愈发可观.按照财税收入“有增有减”原则,在其它领域,政府理应适当减免税收、加大财政投入.正如目前热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花大力气推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能平滑通胀升温导致的消费变动,亦可降低居民的高通胀预期,并提升社会公平度.

如此冷静思之、切实行之,有效治通胀方为可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