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50 浏览:156833

【摘 要 】本文通过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利用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性及国防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没有太大影响;经济建设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并且后者的作用较强.此研究结果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居民消费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民生性支出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投入所产生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没能带来消费率的提高.巨额财政资金能否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考察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更具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得到两种相反结论:一些人认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是挤出的,而另一些人认为是挤入的.Bailey构造了有效消费函数来研究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胡东书(2002)、马栓友(2003)、李广众(2005)、杨子晖(2009)等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型,证明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

从前人的研究看,这些研究要不仅考察了政府财政支出某一部分,要不虽然考虑了财政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但是所设计的财政支出指标并没有结合目前中国财政支出的特点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现有研究也鲜有考虑到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发展的不同情况,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研究分析.

为此,本文在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之上,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运用面板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财政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性支出以及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财政支出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从而为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理论模型

本文选择在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框架中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居民需要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做出选择,所以理性居民的消费必然是其跨期最优选择的结果.

考虑一个生存无限期限并拥有A0初始资产的居民,他(她)的偏好如(2-1)式所示,其中,参数β是主观贴现因子,0<β<1表示居民不具有耐心,Ct是消费,u是效用函数.

βu(C) (2-1)

u(C)等于,θ>0,θ≠1 (2-2)

于是居民的预算约束为:

C+A+B等于(1+r)(A+B)+W-T (2-3)

为了简化运算,这里检测定每期利率r固定.同时,为了保持预算平衡,政府财政支出预算约束为:

G+(1+r)B等于B+T (2-4)

(2-4)式意味着政府t期财政支出与到期偿还的国债本利和必然等于t期税收与期末新发行国债之和.(2-3)式与(2-4)式相加整理可得:

C+A等于(1+r)A+W-G (2-5)

(2-5)式意味着无论政府是用税收融资还是发行国债,居民的跨期预算约束是一样的.用迭代法对(2-5)式进行整理,可得(2-6)式,该式表明居民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各期消费的现值之和等于财富与财政支出之差的现值总和.

等于(1+r)A+ (2-6)

以此同时,在(2-5)式约束条件下,居民需要在消费和资产组合之间做出重新选择,以使得(2-1)式所表示的效用最大化,于是建立如下贝尔曼方程进行求解.

V(A)等于maxAu(1+r)A+W-G-A+βV(A)

(2-7)

(2-7)式等号右边对At+1求一阶导数最优化条件为:

-ú(1+r)A+W-G-A+β(A)等于0 (2-8)

(2-7)式两边同时对At求一阶导数,运用包络定理可以得出:

V(?譧)等于(1+r)ú(1+r)A+W-G-A (2-9)

将(2-9)式等式两边同时取滞后一期,代入(2-8)式并结合(2-5)式,可得到如下欧拉方程:

等于β(1+r) (2-10)

可以看出,在所有时期,消费都将以一个常数的速率增长,即有:

Ct等于β(1+r)C (2-11)

其中,C0表示初始时刻的消费水平,将(2-11)式代入(2-6)式,可以求出初始时刻的消费水平,当经济达到稳态时Ct+1等于Ct等于C0,因此可得到消费表达式为:

C等于(1+β)[(1+r)A+] (2-12)

(2-12)式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但是,贝利(Bailey,1971)提出有效消费函数概念,认为进入居民效用函数的消费应该是有效消费而不是居民消费,并且有效消费C*满足如下关系.

C等于C+σG(-1≤σ≤1) (2-13)

由于等于σu",如果0<σ<1,则增加财政支出将降低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扩张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将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1<σ<0,则增加财政支出将提高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还存在互补关系.因此,将C代替Ct进入效用函数和欧拉方程后,(2-2)式和(2-11)式重新改写为:

u(C)等于,θ>0,θ≠1 (2-14)

C等于β(1+r)C (2-15)

这里,1/θ表示有效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令γ等于β(1+r)将(2-13)式代入(2-15)式整理后可得: Ct+1-γCt等于-σ(Gt+1-γGt) (2-16)

(2-16)式意味着,如果σ<0,则财政支出的增加将挤入居民消费;如果σ>0,则财政支出的增加将挤出居民消费;如果σ等于0,则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对居民消费没有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本文将具有相似或相同功能或性质的财政支出项目归为一类.考虑到统计年鉴上关于2007前后地方财政支出报告的不一致性,本文只采用2007年以后的数据.

本文按照功能性,将财政支出分为三大类: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和民生性支出.具体分类如下:

行政管理性及国防支出等于一般公共怎么写作支出+公共安全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等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民生性支出等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

(二)实证模型

根据(2-16)式,本文我们考虑下列模型:

Cit等于α0+α1Xit+α2Xit-1+α3Yit+α4Yit-1+α5Zit+α6Zit-1+α7Cit-1+μit (3-1)

模型中我们对变量均进行了人均化.其中Cit表示第i个省第t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it,Yit,Zit分别表示第i个省第t年人均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人均经济建设支出以及人均民生性支出,μit为随机误差项.

为解决模型中因变量滞后项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对上述实证模型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如下模型:

ΔCi等于α1ΔXi+α2ΔXi+α3ΔZi+μt (3-2)

(三)数据的选取

本文主要是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7~ 2011年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人均数据由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当年数据除以各省当年当地人口数所得.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年鉴》.

(四)计量结果分析

对面板数据进行OLS回归,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ΔCi等于1.79ΔXi+3.35ΔXi+6.55ΔZi+μt (3-3)

(0.58) (5.18) (4.93)

如公式(3-3)所示,首先,随着行政管理性支出的快速增长,政府机构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并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居民需要,社会保障设施等直接与民相关的福利性建设不足,导致对居民消费并不能与随着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的增加而增加.

其次,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增加对人均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即人均经济性支出变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居民消费同方向增速约3.35个百分点,效果相对显著.

第三,地方政府在民生方面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并且挤入的效应较强,即人均民生性支出的增加每加强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居民人均消费的变动同方向变动6.55个百分点.可以说,民生性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强,说明我国居民在科教文卫方面存在着较高的潜在需求,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

而从效应对比来看,民生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建设支出,其贡献率大约是经济建设性支出的两倍.两者相比,应该更加重视民生性支出的重要性.

四、区域效应差异性分析

本文将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各省归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从而对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各经济区域内,对于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的分析仍沿用前文所构造的模型(3-2);各地区所含省份的数据计算口径均与全体样本保持一致.

计量的结果如下:

公式(4-1)、(4-2)、(4-3)分别显示了对东、中、西部地区相关数据进行面板模型OLS后的估计结果.

ΔCi等于5.66ΔXi+2.20ΔYi+8.92ΔZi+μt (4-1)

(0.80) (2.33) (3.95)

ΔCi等于3.14ΔXi+2.53ΔYi+3.92ΔZi+μt (4-2)

(1.06) (5.31) (4.43)

ΔCi等于2.05ΔXi+3.84ΔYi+5.62ΔZi+μt (4-3)

(0.43) (3.31) (2.38)

可见,三个地区人均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的增加对人均消费增加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可见,过多增加行政管理支出都会导致政府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从而使得财政支出的使用难以达到最初的提升经济、怎么写作人民的目标.

经济建设性支出方面,东、中、西部人均经济建设性支出的增加对人均居民消费增加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相比之下,无论是系数的大小还是显著性的高低,东部地区的结果明显偏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明显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较高的层次,因此增加东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力度并不会给居民带来很大的边际效用,也就不会带来消费的过多提高,而中、西部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其结果就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

民生性财政支出方面,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提高对人均居民消费增长产生了挤入效应.但明显可以看出,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和中部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带动作用并没有那么强.本文认为其主要是因为于中西部民生性基础设施的底子薄弱,民生性财政支出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和体系,居民不容易直接享受到民生性财政支出为他们带来的福利,因而在消费的增加上对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反应不足.另外,西部地区更需要经济建设的投入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但整体来看,系数显示,三个地区人均民生性支出的增加对于人均居民消费增加的贡献是最大的,因此政府一定要重视这部分财政支出的作用,加大这方面财政支出的投入. 五、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全国各个地区的行政管理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提升均没有明显的贡献,因此应该合理控制各省的政府消费规模,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增加对消费的增加有带动作用,各个地方政府要适度加强经济建设性财政支出,以用经济的发展带动居民消费.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政绩工程问题的存在,政府大量的经济建设支出没能很好地迎合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要加强对政府官员行为的监管,严防大搞政绩工程等事情的发生,以减少无效的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反作用.

三是由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最强,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民生建设,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另外,财政预算要在经济建设和民生投资之间合理分配,在保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大力加强民生建设,从而有效拉动消费.分地区具体而言,鉴于西、中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可以在西、中部地区多增加经济建设性支出,而在东部地区多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6):122-166.

[2]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

[3]李永友.公共怎么写作型政府建设与财政支出结构效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67-78.

[4]王宏利.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6(10):30-38.

[5]晏艳阳,宋美喆.我国财政支出波动对居民消费波动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3(2):11-16.

[6]易行健,刘胜,杨碧云.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2):55-62.

[7]苑德宇,张静静,韩俊霞.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2010.2:44-52.

作者简介:任奕嘉(1991-),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