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经济学智慧解决中国的现实难题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656 浏览:46973

中国在她的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着诸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劳动力供给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实物生产可能过剩、虚拟资产可能膨胀及泡沫化、贸易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基尼系数差距难以控制、部门利益现象严重、居民教育看病住房出行难等等一系列的难题,怎么解决,需要认识形成这些难题内在原因和机理,形成符合经济原则和规律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战略、方案、体制和政策.这就需要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用经济学的智慧来理清思路,用经济学的原则和规律来投资建设、创业发展、改革体制,以及制定政策.而经验主义和过去偏重于性质分析的经济学,在探索今天和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结构转型等复杂的现象时,力不从心,并且在理清思路和制定方案及政策方面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认真地学习现代经济学知识,其次,重要的是要用它来分析解决当今、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存在及面临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务实的学问.房价过高,你怎样从符合经济学原则和规律的角度思考、制定政策,把它稳定住和降低下来农民收入增长慢,是什么原因,怎么办实物生产过剩,而虚拟资产价值膨胀,用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才能防止其发生等等,都要求从事问题研究、方案制定、拍板决策、体制设置、政策操作等各方面的专家、领导和部门,从最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出发,既不能简单粗糙、敷衍了事,也不能作官样和表面文章,既不能以经济学的无知来管理国家复杂的经济,也不能将经济理论生搬硬套,不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理想化设计方案、体制和政策,否则,问题会日益恶化,或者决策、体制和政策失误给当即或者未来带来的巨大损失,将无情地嘲弄和报复不按经济原则和规律行事的研究者和决策者.

经济学既要考虑国民经济的运行和效率等等问题,也要解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等难题.一个国家经济从宏观上讲,要调控的是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失业高低、国际贸易和收支的平衡,以及考虑选择结构转型和现代化的总体模式等;而从微观上讲,要寻找市场调节下的竞争机制,要使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国民经济投入最小和产出最大.但是,经济学家是不是仅仅关注效率,而不注重公平和正义呢不是.世界上一些有名的经济学家,以研究如何使穷人摆脱贫困而著称.因而,经济学虽然用以富民,但它不是专门的富人的经济学,它要将发展的利益惠及全体公民,更加有意义的是,它应当是将穷人变富的学问,即穷人的经济学.比如公共经济学,以及公共财政税收学,还专门分析资源在公共领域分配和配置的问题,从再分配方面研究和调节社会分配的公平.


从经济学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选择公平和正义的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基尼系数并不类似拉美一样,普遍地呈倒U型趋势,特别是东亚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其结构转型中,由于发展模式中中小企业多,中等收入的人多,失业率低,因失业而贫穷的人少,基尼系数却大体呈直线型,甚至是正u型趋势.因此,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研究的公平和正义,并不是过去的不要效率的贫穷的公平,而是要鼓励创业和就业,给人们更多发展和生存机会的公平和正义,是富裕大多数人的公平.如果一个社会,对创业和就业,管制太严,收费太多,体制和政策环境太差,中小企业相对太少,资本主导的大企业相对太多,则资本所有者分配的力量就强,中等收入的人就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就多,实际选择了不公平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实质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最大损害.特别忧虑的是,由于研究的不深入,理论界、决策者,对此知之甚少.并且,中国实际上正处在极不公平发展模式的进程中,因管制太严、收费罚款太多和多如牛毛的执法,使中小企业相对太少,中等收入的人相对太少,因就业机会少而不能就业的人不少,因失业和就业不足而贫困的人也不少,实际上严重抑制了公平和正义发展模式的发育和壮大.讲求公平和正义,为穷人着想,是经济学家的责任和良心.

风险和决策及体制成本是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和发展,包括政府的战略和方案选择,体制设计和改革,政策制定和出台等等,其后果都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即存在着风险.因此,经济学的另一任务,是告诉政府、企业、家庭、劳动者等等,其经济行为和决策,有什么样的风险,怎样规避风险,或者使不确定性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中,或者选择风险较小和收益较大的方案决策和行事.最早的传统的经济学检测定信息、体制等成本为零,而过去偏重于性质分析的理论,则更是对成本毫不关心.因此,在中国决策不顾及成本代价,建设不考虑风险和可行性,不顾及成本,包括政府盖办公大楼,开会、考察、招待、出差、办公等等,许多场合,都不考虑成本,只考虑豪华,只考虑声势浩大,比比皆是.因此,即使政权机构,特别是政府,经济学也要向它们提出,怎样才能节约地进行行政管理,怎样才能使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而不能随意报废和浪费纳税人的钱.经济学家不能总是唱赞歌,而需要经常提中肯的意见,使政府的体制设置、行政管理和决策及行为能尽量节约人民提供的资源,避免政府失误型损失和浪费,我想这既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学家的希望,也是经济学家的责任和良心.

党政领导在管理经济时,要按经济原则和规律办事,才不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我们不需要担任领导的每一位党政和企业干部,都是学经济学的.但是,如果他要管理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经济,他要进行大量的决策,决策与风险和成本等有关,因此,他需要懂得一些经济学的知识.或者他本人就是经济专家,或者他让专家来研究并提出思路、方案、体制和政策等方案,甚至提出多个不同的方案,供他选择和决策.而既没有时间学习经济学知识,又不注重让专家研究,拍脑袋决策和行事;或者根本就不懂经济发展和管理,没有思路,拿不出措施,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为官一任,几年过去了,在经济发展,造福人民方面,无所作为,这样的党政领导可能不多,但也是有的.因此,我非常赞同重庆市委汪洋书记提倡的,领导干部要少点应酬,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多研究和思考些问题.这也是人民对地区和部门党政领导的一种期望.

在许多国家,其大学将经济学作为公共课程来设置.因此,除经济学专业外的大学毕业者,也掌握经济学的大概知识.这对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是非常有用的.在现代家庭的生活中,怎样理财,怎样写房,怎样避免风险,怎样进行人力投资等等,都需要了解成本、风险、收益、机会成本、时间价值等等,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特别是投资股票、创业等,还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了解经济管理体制和政策.这样盲目投资的就少了,每一个家庭经济的福利也能最大化.更加重要的是,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经济权利.比如,房产、投资、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权利;比如,参加听证,或向政府提出某种建议等的权利;还比如,维护自己各种享受公共资源利益的权利,包括监督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力;等等.如果对经济学的知识一点也不知,则很难科学和适当地主张自己的这些权利和利益.因此,经济学应当普及,如果将经济学大众化,使每个公民能懂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并能用其看待、考虑和判断面临的难题,我们社会的和谐性将会大大提高.

(作者系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