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千亿投资大兴待产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93 浏览:142194

怀胎十年终获准生证,2018年有望投用

北京新机场再也不只是传说.

“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和军委已经对北京新机场项目的建设做了批复.新机场将在今年启动一些局部建设及拆迁工作,2014-2016年全面开工建设,争取2018年完工,当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朱文欣在中国机场发展与扩建国际论坛上首次准确地给出了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计划.

总是“被开工”,却迟迟没有动静.最终在天津、河北和北京之间,新机场最终落户北京市大兴区.经历无数次建与不建以及选址风波之后,新机场建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到2018年,伴随着新机场投入使用,也将使北京真正跨入“一市两场”时代.

非建不可

“所有的机场如果到了一定规模,它都会出现总体的效率低下的状况.由于拥堵,在总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建立第二机场或者第三机场.大机场相对都有过于拥挤和繁忙的问题,如果不可能再去保证容量的增加,就没有办法满足需求.”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邹建军教授对时代周报分析说.

“首都国际机场当时的设计是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现在已基本饱和.如果不能提早布局,北京地区航空业务增长的瓶颈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北京将要施行外籍人士可在北京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机场方面将更加拥堵.安全管理方面的压力增大.新机场已经到了非建不可的地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主任李堃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作为民航业专家,他曾参与首都机场的建设规划,如今又为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把关”.

根据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8192.9万人次,同比增长4.14%;全年航班起降达55.7万架次,同比增长4.48%.

这已经是首都机场连续第四年在吞吐量上排名全球机场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按照这个增长速度,2013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严重超标.到2016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亿人次.显然难以应付.

李堃介绍说,早在2002年即有建设第二机场的提议.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首都机场扩容,还有就是建设新机场.但当时考虑2008年奥运会,如果建一个新的机场,时间上恐怕来不及.所以最终确定以首都机场扩容—建设T3航站楼.但首都机场扩建完发现还是不够用,就又把建设首都第二机场提上日程.

据朱文欣介绍,早在首都机场T3开工建设之前,新机场的选址工作便已经展开,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会同解放参谋部、空军、海军、民航局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成立了选址工作协调小组,并最终确定了将新机场建设在目前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以及河北廊坊广阳区之间的地块.

但由于背后诸多原因,这一被北京市政府定位为“振兴南城”的重要项目并未如地方政府所愿开工建设.

直至去年底,这一项目才迎来决定性的转机.据朱文欣透露,“在此之前围绕新机场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2011年完成了建筑方案的招标工作,去年完成了立项的前期准备,并在预可研报告获批之前便已经启动了可研报告的编制.”

功能未明确

2008年,中国民航总局发布《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在规划中指出,中国机场数量、地域怎么写作范围均不够,存在“东密西疏”的格局,大部分中型以上机场容量已饱和或接近饱和.尤其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如果再进一步扩建的话,已经规划的周边经济就会受到影响,而且如果客运吞吐量超过每年8000万人次,人流过多对周边生态环境也会有影响.

“北京现在的两个机场已经不适宜扩建.首都机场的空域已经无法扩容.而南苑机场虽是军民两用机场,但由于地理位置在市区,已经与城市发展建设发生冲突.”李堃介绍说.

事实上,南苑机场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早在2011年11月民航局与空军方面低调召开了会议,签署了关于北京新机场建设和空军南苑机场搬迁的框架协议.新机场将建设七条跑道,其中一条留给军方使用,完全可以承载南苑机场原来的功能.

据了解,新机场规划建设民用跑道6条,其中本期建设4条.除了3条南北方向跑道之外,还根据北京东南方向航班为主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条斜向跑道,主要用于起飞以提升运行效率.新机场的投入将非常高.机场工程的投入初步估计就将超过700亿元.新机场建成后,其旅客容量十分惊人.按照规划,从航站楼的设计能力看,初期建设共有4500万人次/年的吞吐量,跑道的能力要大一些.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能够达到7000万人次/年左右.

新机场建成后,北京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场.对于两个机场的功能定位,邹建军表示,目前讨论定位为时尚早,要看建成之后的市场需求.

“这其中有人建议按照国际和国内来划分,像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虹桥离市区十几公里,浦东则是60多公里,当初规划就是浦东做国际业务,虹桥做国内业务.但时间长了两个都变成了既做国内又做国际的综合性机场.比如日本两个机场中,羽田机场离市区较近,成田机场较远.最初设计成田做国际业务,羽田做国内业务,但是实践后,两个都成了综合性机场.首都的新旧机场可能都要走综合机场这条路.”李堃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

李堃表示,机场规划和建设涉及行业内协调、地方间协调乃至政府和军方的协调等问题.具体层面上还会涉及建几条跑道,怎样协调,市区到机场要建怎样一个道路系统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钱从哪里来

按照首都新机场的建设规划数据,工程将分批进行,本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总体目标设计,占地约43000亩.具体而言,新机场本期主要建设跑道4条,各类机位220个;按初期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使用要求,新建航站楼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新建货运站11.2万平方米,以及空管、供油等配套设施,总投资额为790亿元.其中,拆迁费用预算约为150亿元. “新机场的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轨道交通、煤水电等,也需要很大的投资.”李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2016年)显示,一条从中心城区至北京新机场的轨道交通快线将投入建设,线路暂以北京南站起始,长37公里,实现全程半小时到达.这是建设北京新机场重要的配套工程,约投资197亿元.

有人计算说,如果只算机场建设的初步投入和配套的轨道交通,投资额就已经高达近1000亿元.即使在5年之内平均分配,每年的投资额也达到180亿元.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每天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一直持续5年.

高达千亿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

“关于机场建设我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即1/3由民航局的民航发展基金划拨,1/3由地方政府出资,剩下的1/3由机场自筹.”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了解,关于机场工程资本金的筹措大概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由民航发展基金划拨;第二,申请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支持;第三,由项目法人自筹解决.

实际上,民航局在机场建设过程中下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一费一金”,即向航空公司收取的营业费用总额5%的基本建设金和向旅客代收的机场建设费.2012年4月财政部规定,从4月1日起原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成“民航发展基金”.

“‘十一五’期间,全国机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合计1900亿元,其中,机场自筹及其他投资1230亿元,地方政府投资340亿元,民航发展基金及国债投资440亿元.”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

“首都第二机场建设将分为两期,一期建设预计投入700亿元,在建设主体的同时还要投资约1000亿元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周期跨越整个‘十二五’时期,预计到2017年才能正式建成.由于工期超长,投入资金巨大,因此应对第二机场建设实施监督,防止项目投入乱花钱,或个别项目投资方向不正确的情况出现.”1月22日,在北京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明波介绍道.

深圳“罚款救税”

2012年该市税收任务没完成,罚没收入超预算近八成引质疑

本报记者 侯斌雄 发自深圳

长达四天半的深圳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于1月19日闭幕,深受关注的《深圳市本级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草案)》(下称《草案》)获得通过,但市人大代表们的赞成率只有八成,为三年来新低,另外近两成反对或弃权,亦是三年来最多的一次.

尽管会议结束,但争议性最大的是,代表们对深圳市2012年财政预算完成的意见很大,而且社会各界对2012年财政预算完成的结果保持怀疑,断言“税收不够费来凑”.

深圳市2012年税收预算没完成,预示着经济已告别高速发展的势头.

2012年税收没完成

1月15日,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在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深圳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草案》披露,2012年深圳税收收入没完成预算,罚没收入超预算近八成的情况,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

因此,有必要回顾2012年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前几年迅猛的发展相比,到底如何.

市长许勤作政府报告,指出:“深圳去年GDP突破2000亿美元,增长10%左右,跻身2000亿美元级城市俱乐部.”时代周报记者查询有关资料,在经历前几年高速增长后,深圳近年GDP增速有所回落,但目标均定在10%以上,2007年为13%,之前更高.2012年的深圳经济,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最终勉强取得基本的成绩.

根据深圳市的相关资料,2012年前两个月的很多经济数据并不理想:部分税种出现负增长,工业增加值、人民币存款、外贸进出口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线下落;前两月深圳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七成,形成深圳改革开放以来该项数据下滑之最,跌破2003年的同期工业利润,工业企业亏损面近四成.原材料、人工、物流与地租等费用的全面上涨是制约的内在综合因素,出口需求的降低对企业进行了夹击—前两月对外出口同比下降6%.这段时期,只有房地产业仍保持35%的投资增速,独占鳌头.

进入第二季度,随着挖掘内在的经济动力和向好的出口势头,深圳市经济各项指标回升,上半年GDP增速达到8%,但压力仍存.第三季度深圳GDP增长提升至9%,外贸进出口、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回暖,全年经济的季度环比增长不断攀升.

2012年经济发展势头下滑的结果,在全市的税收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疲态,非比寻常.《草案》披露,2012年税收收入,年初预算为786.5亿元,预计完成只有768.5亿元,完成约97.7%.所以,相比年初预算,深圳2012年税收收入还差18亿元未完成.

全国著名的公共财政预算观察家吴君亮1月19日上午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这种情况少见,是深圳第一次出现.”前面五六年,深圳市的税收都超额完成,2012年税收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相差数字不大,因为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深圳的经济基础还是相当雄厚.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的解释是:“深圳从去年11月1日起开始试点‘营改征’,对税收收入也有一定影响.最大的影响,估计还在今年.”

据他介绍,深圳原来缴纳营业税,2013年改为增值税的企业大概有9万家,这9万家企业中,有九成是小规模纳税人,原来缴5%的营业税,现在只用缴3%的增值税,税收直接减了40%.

罚没收入超约8成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12年深圳在非税收收入项里的罚没收入疾速上涨.

《草案》披露,在非税收收入项里,罚没收入的一项,2012年预计完成比预算增加约8成.草案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年初预算罚没收入为12亿元,调整预算仍然为12亿元.预计完成,却达到21.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79.2%,足足增加9.5亿元.增加之高,让社会为之一惊. 往年也有罚没收入,却没有2012年的增速这么高,出乎意料.吴君亮为此质疑,是不是“税收不够,罚没来凑”?由于《草案》对外公布的内容过于粗略,他弄不懂其间的缘故.具体怎么罚、哪些项目罚没收入,在预算报告和草案中都没有详细列举.

当《草案》公布后,深圳市社会上迅速传开,关于“2012年深圳税收不够费来凑”一种说法,怀疑今年的经济走势将不佳.

面对社会蔓延的担忧气氛,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1月16日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说明.

乔家华解释说:“预算与最终结果有出入很正常,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看待,如年初定了硬指标,到年底一定要达到,显然不科学.”他说,深圳2012年全年的财政收入税收占了90%,增幅不高,财政质量却有了大幅的提高.对比其他城市,重庆税收只占61%,广州仅占75%,天津也只占70%.

乔家华进一步说明,从预算报告来看,深圳财政预算收入相对健康,深圳九成左右收入来自税收,非税收收入占比明显较小,约一成,这说明深圳具有很强的城市竞争力.“在深圳从来不收‘过头税’(为完成任务作检测而提前收税),深圳的税收实打实.”

2012年深圳财政收入10%的增量中,70%来自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深圳正因为转型升级启动得早,经济和财政收入才能保持稳步增长.

深圳2012年的经济数字总体漂亮,但是,对于社会诟病的罚款大幅增加,“由于财政预算公告不详细,猜测可能是交通罚款增加过大.”吴君亮尖锐地指出,“如果交通罚款,增加罚没收入9亿多,需要罚很多市民.罚收过严增加过快,会恶化政府的形象,希望小心.”他警告,政府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收入操作的空间很大,如果用法过度,为创收而创收罚款,那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乔家华主任的应对却是:“对于罚款,个人反倒认为是不是执法加强了?如交警执法深圳市民普遍感觉更严格,觉得没什么太大问题.他们的罚款并非最后流向部门小金库,不存在部门利益,罚款最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有部门利益概念,只涉及到公平概念.难道你违法了不该罚款?”

吴君亮深入触及,深圳市财政预算的罚款应该公开到“目”的详细程度却没有,只能推测交通罚款占了非税收收入的重头,具体的实情如何,还有待罚款收入公告内容的透明化.

财政预算不明

1月21日上午在福田区金田路,时代周报记者随机采访市民,黎昌(化名)觉得,“市民看不懂财政预算报告,那光看数据和结论,当然就断定2012年税不够费来凑了.”


黎昌的立场在深圳普通市民中很有代表性,因此社会流传的“税收不够费来凑”的质疑,就是来源于财政预算的不透明,改革显著乏力.

独立政经评论员金心异,以对粤深区域经济和地方治理的观察知名,对于深圳市2012年的改革,他觉得主要是没有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定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政府自己要改革,更要约束政府.另一方面就是改革勇气和改革智慧的关系.现在的深圳,缺的就是改革勇气,智慧倒是其次.”

深圳市财政预算,透不透明?和公众双方的代表乔家华和吴君亮之间,通过媒体采访的方式,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特殊“谈判”.

乔家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报告,没专业知识的人看不懂.真正的预算报告,我们是按照预算的科目设计(即按功能分类编制),全国有一个统一的预算格式,需要把经济类预算转换成正式预算版本.这本预算大家经常说看不懂,确实,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人是看不懂的,它涉及到会计和审计知识.

“举例来说,我们给发改委拨216亿元,发改委用这笔钱安排上千个项目,涉及到各个行业的支出,我们就要按照行业支出,切块后再调回科目里面来.”

吴君亮向时代周报记者强烈回应:“不是看不懂,完全是信息不充分!”按功能分类编制的预算,市民应该能看懂,但是现在深圳市的预算只是公布到“款”,因此看不懂.他作为预算“专业人士”,具备专业知识,却也看不懂深圳的财政预算草案,奇怪!

他形象地说明:现在深圳的预算草案,问题不在于市民看不看得懂,关键是信息提供不充分,本来需要细致公开到“类、款、项、目”,却只公布到“款”,就相当于只提供了“半部账本”.

全世界的预算很少用功能分类来公布的,即使有,通常是和按照经济分类的预算一起公布,深圳如果是被要求按照预算科目设计来公布,那么其为什么不能和经济分类的账本一起公布呢?

吴君亮畅言,2012年公开了30多项,与往年相比没有进步,只是“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隙处于保守态势”,有负市民的期待.深圳市在财政预算公开的进度,与深圳市的特区角色完全不匹配,深圳已经不是改革先锋了.

从技术角度考虑,深圳市完全能够制定详细的财政预算,目前的预算公告对比毗邻的香港地区存在云泥之别,这涉及利益问题,包括政府的效率不高、浪费问题和公务员收入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等,不愿正面面对.这需要普通民众、传媒界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努力,推动深圳市加快财政预算透明化改革的步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