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控制目标为何难出炉?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37 浏览:32018

虽然各地区政府在一季度末大限到来前密集出台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但仍有不少城市迟迟不肯出台调控目标.

按照新“国八条”的规定,各城市政府必须制订2011年新建住房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之前公布.虽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控制目标赶在大限之前密集出台,但在各地旁价控制目标汇总表上,仍有部分城市榜上无名.

多个城市仍缺席

截止4月1日,各地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据不完全统计,已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仅70余个.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所占比例只有一成多.

虽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控制目标已经出台,多个省会城市和二三线中小城市也纷纷表态,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城市“按兵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公布控制目标的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都将房价控制目标定为不超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或当地的GDP增长幅度,而且普遍涨幅大都在10%左右,除了北京明确提出要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外,其余城市只字未提要降低房价.

对于将房价控制目标与GDP增速挂钩,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将目标定在10%,对于房价来说将是上涨的信号,偏离了调控的初衷.

针对各地公布的新建住房调控目标,住建部3月29日晚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确定年度新建住房控制目标时,要在本地区内听取社会的意见,使各地调控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并取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通知还要求,已经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控制目标的城市,也要以适当的方式听取社会的意见,并根据听取意见的情况,酌情调整已发布的调控目标.

“控价”成“涨价”

新“国八条”规定,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年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控制目标.但是在各地出台的控制目标中,对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被明显的回避了.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将房价控制目标与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并不合理.“房地产市场在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房价的基数已经很高了,但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对而言仍然比较低,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背离得太远,即使将两者的增长速度一致起来,房价依然比购写力跑得快,难以赶超.房价必须要降下来,向居民实际收入靠拢.”

福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人士也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出台的房价控制目标过于宽松,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问题上颇为犹豫.他说:“控制房价和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地方政府不愿过分打压房价.”

福州今年城区新建住房控制目标为,新建住房增幅不高于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且新出让的商品住房用地楼面地价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上述地产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2720元,今年政府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长12%,那么2011年福帅I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长2726.4元,以福州目前12523元/平方米的均价来计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120多万,检测设上涨10%,即12万,差距十分巨大.他表示,“若以这样的标准计算,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未来40年增加的全部收入还抵不上房价一年的涨幅.”

房价控制很纠结

在一些地方,土地的收入是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这些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的城市而言,一旦调控目标从严,在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开发商就将微利甚至无利可图,土地无人问津,GDP的增长就会岌岌可危,但调控目标过于宽忪,房价会“脱缰”,国家就会约谈甚至问责.

此外,记者从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上发现,不少城市今年的房价上涨压力很大.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去年全年房价均价为20063元/平方米、21728元/平方米、12484元/平方米和20106元/平方米,而今年1~2月均价分别是22680元/平方米、22425元/平方米、13787元/平方米和20378元/平方米,全部呈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13%、3%、10%、1%.许多二、三线城市也不例外,1~2月的涨幅相对去年都大涨了6%~15%.

即使在1、2月份的楼市淡季,各地房价依然呈上涨趋势,可见各地方要调控住今年的房价依然压力重重,为了能完成调控目标又要避免被问责,制定控制目标自然相对保守起来.

王阿忠表示,一直以来,地方政府把投资当做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最主要的自然还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向好,GDP和土地财政收入都会增长,因此政府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衰退,调控的效果和力度就比较令人怀疑了,房价问题自然就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王阿忠认为,近年来,每一次楼市调控之后都会带来市场的反弹,即使实行问责制度,地方政府也很难调控住楼市,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推广房产税,与地方财政税收进行置换,将地方的土地收入上缴,再由统一拨配,让土地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分离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