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财政体制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53 浏览:105642

摘 要:财政改革向省以下财政体制延伸,是中国财政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要理清省级以下政府财政关系,建立相应的制度,解决省内和省级财力的分配不均,促进政府间财力均等.着重介绍“省管县”财政体制,从各地不同模式中提炼经验,构建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匹配的财政体制,精简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怎么写作效率和增强县级政府全能关键的一步.

关 键 词 :省以下财政体制;省管县;政府间财力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26-02

一、促进政府间财力均等化

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对财政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和改革与省的财政关系为核心,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的分税制,为后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幅度上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改革给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带来的重大变化,分税制确立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政府向贫困省份进行再分配、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的能力.但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并未延伸到担负着50%公共支出的省级以下财政体系.

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更大程度上由权利很大的省级政府相机裁量,因此导致了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差异过大.应该建立相应的规则,来管理省对县、市的转移支付,以此解决省内财力的分配不均.

促进政府间财力均等化包括纵向平衡(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也包括横向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尤其是省以下政府财力应更加平衡.这将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怎么写作方面的均等化.

二、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弊端

1.高耸型组织结构形式,降低了行政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财政管理方式也由原来的集中化向分散化发展,经济资源配置和决策权力开始向各级地方政府转移.在这个过程中,省级以下政府财政关系尚未理顺.中国现行的“市管县”财政体制下,高耸型组织结构形式不利于县、市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政府管理效能的提高.县与省之间需要下情上报或上情下达的问题,本来可以直接沟通,但现在却不得不再经由市层级,信息传递增加了一套程序,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行政层级增加一层,导致行政成本上升,降低了行政效率.

2.省级以下财力不平衡.省级以下的财政安排由各省政府自行决定,导致了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较高层的政府获取的财政收入份额高于其支出责任,这样就是低层政府(县及县以下)出于最为严重的收支不平衡.此外,在现行的“市管县”财政体制下,往往会出现县及县以下财政困难,收支失衡,收入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支出要求,城乡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初衷是,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农村的发展.但是,现今除了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城市带动力量较强以外,大批实力较差的地级市很难有力量带动县级的发展,相反,往往会更多地与县级争利,要求城市优先发展.


三、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五级政府到政府的转变

1.分级财政体制的国际经验借鉴.美国政府层级架构是“单一的、扁平的”层级架构.“单一”是指美国政府层级架构只有一种类型的层级架构,即层级架构;“扁平”层级架构是指美国政府层级非常少,而且层级与层级之间很少存在隶属关系,整个政府层级架构呈现为扁平状架构.美国政府层级包括联邦政府层级、州地方政府层级、州以下地方政府层级.所有种类、所有形式的州以下地方层级政府都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政府层级,彼此之间不存在上下层级的关系,而是平等和各自相对独立的关系,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总体上说,美国地方政府层级只有二个互不隶属的层级:州地方政府层级与州以下地方政府层级,这就使得美国政府层级架构整体上呈现出扁平架构.

2.对中国的启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从美国分级财政体制设置中,我们发现层次少、大幅度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美国政府层级设置的主要特征.层次少,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同时政策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性减少,上传下达效率提高.除此之外,减少了一级财政,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在中国,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完成五级政府到政府的转变,减少地方政府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管理扁平化,和省级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市县矛盾.

(二)规范地方政府自主权,允许政府介入省级以下政府财政关系

解决省以下政府财力不平衡,可以对地方政府的支出自主权设定限制,明确地方政府的定位.地方政府原则上是政府的写作技巧人,但仍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确定地方政府从事的活动,必须行使的职能.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能力,在其他国家甚至单一制国家都是一种普遍趋势.在中国,这一办法的实施必须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涉及地方政府数量、机构和层级的改革相协调.无论采取何种解决措施,都需要明确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还可以考虑政府介入省级以下政府的资源分配.政府可以确定每一级政府的事权,并对省级以下政府之间的财力不均等程度设定上限.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事权后,应当给基层政府分配必要的财政收入,以确保他们可以拥有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财力.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要求各省对省以下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或转移支付保持一定程度的统一.或者,政府可以要求省政府达到一定的具体指标.

四、继续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设想

财政部《2011年政府决算报告》中指出,已经有27个省、1 080个县推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继续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怎么写作保障水平.

(一)各地“省管县”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部差异较大,各省行政区划、文化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各个省在实施“省管县”改革时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1.注重财政体制突破的浙江模式.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推动了其他省份的省管县改革,浙江模式也成为各省“省管县”改革的参考蓝本:从经济管理切入,向县级政府下放经济管理权,强县扩权,推行省管县的财政改革,而进行试点的县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县.

2.注重行政体制突破的海南模式.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两个议案.同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省直管市、县”行政管理体制也同时正式运行,成为海南省特有的体制特点.海南作为中国建制最晚的省份,与内陆省份相比,陆地面积小,人口数量少,县的数量不多,不存在省级行政权力难以覆盖等问题.在海南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没有很大的体制风险或者社会风险.海南省是中国最南部的省份,地处气候热带,工业较少,主要产业为农业和旅游业,经济相对简单独立.这样,海南在行政管理方面,需处理的复杂性因素就要少得多,相对降低了政府管理的成本.

3.财权下放、先扩权再直管的湖北模式.湖北省“省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财权下放,强化了省级财政对县(市)级财政的扶持功能,重点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省级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提出“财力向下倾斜,困难留在县以上”.

(二)“省管县”改革路径的思考

省以下财政体制规范和合理与否,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于某些省份来说,“省管县”模式虽然目前未必是最佳的选择,但 “省管县”这一改革,带来的是地方权力的再分配,减少政府层级的思路无疑是大方向.

从浙江、海南、湖北等上述省份不同模式“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情况看,浙江省的“强县扩权”改革在实践上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其成功实践,能够成为其他省份寻求“省管县”的一种途径.海南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其体制的改革具有区域特殊性,模式与其他省的具体条件尚不符合.湖北“财权下放”的“省管县”模式则为省级财政并不宽裕的省份提供了一种路径.其他省份也对“省管县”改革进行试点、尝试、摸索,说明一个问题:“省管县”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非改不可.改不改就不要讨论了,多思考一下关于如何改、哪个时间段改、改哪些内容、谁来改的问题.

五、小结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中,“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成为改革的重点.

按照与先行地方政府结构改革措施相一致的方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从五级到(预算)的改革,推行“省管县”.这是精简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怎么写作效率和增强县级政府全能关键的一步.“省管县”财政体制作为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