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活力乡镇”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2 浏览:8388

乡镇是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乡镇活,则全市活;乡镇强,则全市强.“十一五”时期,从战略上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能力强的活力乡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现实举措,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为什么要打造“活力乡镇”

农村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前沿阵地,乡镇是领导和落实农村工作的前沿指挥所.“十一五”时期,建德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乡镇主体作用,重视乡镇、依靠乡镇、发展乡镇,切实提升乡镇的活力.

1.打造“活力乡镇”是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总结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重视乡镇、依靠乡镇和发展乡镇,着力强化乡镇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镇的主体作用.一是着力优化乡镇行政区划.根据人口、资源、产业集聚的趋势,先后于1992年、2001年、2005年进行了三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街道)数由原来的43个调整到27个、26个,再到目前的16个,乡镇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今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16个乡镇(街道)平均行政区域面积、管辖行政村、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45平方公里、32个、3.2万人,均比调整前提高38.5%,乡镇(街道)的人口、资源、产业等集聚功能切实增强.二是着力强化乡镇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大乡镇”战略,大力推进以新安江、乾潭、梅城、寿昌、大同为中心的“一主四团”五大经济和城镇发展组团建设.乾潭、梅城两镇去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8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7.5%.推行了企业属地化管理.去年将124家市直属工业企业、重大招商企业、福利企业等下放给乡镇管理,理顺管理体制.调整了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将开发区一分为四,分别下放给洋溪、下涯、乾潭、寿昌4个乡镇(街道)管理,责、权、利相互配套,大力拓展乡镇发展平台.三是着力改善乡镇基础设施.抓住、省和杭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杭新景高速公路、康庄工程、农田水利、“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下山脱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工程建设,切实加大对乡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着力配强基层队伍.高度重视乡镇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重乡镇、强基础.目前,全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88%为45周岁以下.村级组织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均符合“三个80%”要求.

2.打造“活力乡镇”是推进建德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立足建德市情,关键要加快乡镇发展,建设强乡强镇,提升发展活力.一是统筹发展关键在乡镇.建德发展的平台、资源、主体都在乡镇.去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93%;乡镇工业生产性投入占全市93%;外贸出口供货值占全市87%.此外,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计生稳定的基础也在乡镇.可以说乡镇兴,全市兴;乡镇稳,全市稳;乡镇活,全市活.二是统筹发展难点在乡镇.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乡镇人口、产业集聚水平和经济发展实力较弱上.在人口集聚上,除新安江主城区,只有乾潭、梅城、寿昌等3个中心镇集镇人口超过万人规模.在经济实力上,目前年工业产值上50亿元乡镇(街道)还没有零的突破,有7个乡镇在10亿元以下.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杭州地区五县市只有建德和淳安未进入全国百强县.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滞后,提高农民就业素质任务艰巨.乡镇责、权、利不相配套,调控能力较弱.三是统筹发展潜力在乡镇.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建德来看,乡镇具备了较好的经济运行基础,16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3.打造“活力乡镇”是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求.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突出位置.我市整体在农村,提升乡镇活力,推进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适应“走在前列”的要求.总书记向浙江提出“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省委、杭州市委也分别作出了“走在前列”、“率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要适应这一要求,从建德看,关键要建设一批强乡强镇,切实加快发展步伐.三是融入大杭州的要求.杭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建德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但能不能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加快融入杭州大都市经济圈,关键在乡镇;同时,建德要在二三年内跻身全国百强县,重点也在乡镇.

二、打造什么样的“活力乡镇”

“活力”一词原意指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引伸到活力乡镇,我们认为就是要有较强的产业、旺盛的人气和优良的环境.要通过强产业、集人气、优环境,打造一批城镇品位较高、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活力乡镇”,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格局.

1.产业强.乡镇的活力核心体现在雄厚的经济实力上.产业要有规模、有特色、有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工业上规模.企业家数有大的增长,工业功能区建设有大突破,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商旅显生机.旅游、商贸、房地产、大文化等现代怎么写作业发展步伐加快,占GDP比重逐年有较大提高.三是农业呈特色.立足区域生态、产业等基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优化,由“小而全”向“大而专”转变,“一镇一品”或“几镇一品”特色布局进一步形成.

2.人气旺.集镇人口集聚水平是乡镇活力重要标志.一是集镇人口规模要有新提高.依托产业集聚和城镇建设,使集镇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二是非农产业人口比例要有新提高.大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三是外来人口规模要有新提高.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吸引外地人口来建德工作和定居.

3.环境优.一是人居环境优.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做足做好山水文章,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和配套,城镇化步伐加伐,“人居建德”品牌逐步打响.二是体制环境优.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平安建德”建设深入推进.三是创业环境优.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干部队伍有活力,群众创业有热情.

三、如何打造“活力乡镇”

“活力乡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着眼于加快发展,解决好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坚持产业兴镇,狠抓工业经济.产业兴,乡镇兴.提升乡镇活力,首要的是要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以产业增实力,以产业聚人气.一是坚持工业强镇.工业始终是经济的主要支柱、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建德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业经济仍然是我市龙头经济、第一经济.要继续推进大乡镇、大产业、大企业“三大”战略,加快“三江口经济圈”、沿国道经济长廊、工业功能区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形成2―3个工业产值上百亿乡镇,进一步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建材水泥、五金电器、纺织服装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拓展粉末冶金等特色产业.坚持顶天立地、铺天盖地两手抓,大力发展百姓经济.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坚持商旅活镇.现代怎么写作业是转移和集聚劳动力的“洼地”.要高度重视现代怎么写作业发展,科学定位小城镇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深入实施“十镇连锁、百村放心店”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切实加快乡镇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怎么写作业发展.三是坚持农业稳镇.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重要来源,农业基础任何时候不能放松.要深入推进“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和“双千万双百公里”渠系配套工程,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升草莓、茶叶、柑橘、畜禽、板栗(笋竹)、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坚持重点突破,突出“一主四团”.打造“活力乡镇”,要坚持总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重视偏远乡镇发展,更要坚持重点镇、中心镇优先发展.要突出“一主四团”,强化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人口集聚.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结合土地利用总规和“十一五”规划、市域总体规划的制订和修编工作,配套做好以“一主四团”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各地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准确城镇定位,衔接市域总体规划,形成市、乡镇配套的城镇发展规划体系.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要顺应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群的趋势,强化政府对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研究,突出向“一主四团”倾斜.在推进城市“东扩南拓,沿江发展”,加快以新安江、洋溪、更楼为中心的主城区建设同时,同步推进以梅城为中心的三江口城镇组团,以乾潭为中心的北部城镇组团,以寿昌为中心的西南部城镇组团,以大同为中心的西部组团等四大城镇组团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切实提高城镇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水平,发挥领跑辐射作用.三是重视偏远乡镇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大对偏远乡镇、经济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努力壮大经济实力,推进集镇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3.坚持统筹推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个地区的活力,同时表现在发展的潜力上.提升乡镇活力,要把同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综合素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事业是农村最薄弱的环节.要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市为契机,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切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和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康庄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创业致富的能力.

4.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乡镇调控能力.乡镇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乡镇活力.要从实际出发,勇于突破原有条条框框,积极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责、权、利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系,切实增强乡镇的调控能力.一是完善乡镇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增强乡镇调控财力基础.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目前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有钱保工资,无钱搞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只能靠经营土地所得和城镇建设配套费等资金来投入,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突出.要从有利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和完善市、乡镇两级财政关系,尽可能向乡镇倾斜,努力提高乡镇的财政调控力.要统筹主城区和中心镇、集镇的供水、排水、环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突出要加强“一主四团”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二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调控职能.目前,机关部门派驻在乡镇的机构,“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在乡镇”问题依然存在,乡镇有责无职,职难保责,权责失衡,影响乡镇调控职能.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础”和“责权一致,人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机关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的管理体制,切实强化乡镇对站所的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切实强化乡镇主体地位,进一步形成一切围绕乡镇转氛围.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乡镇工作自主性.从理论上讲,乡镇作为一级政权,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实践中,由于上级政府及部门对乡镇的考核是刚性的,以“政绩”论英雄,以考核论升降,且门类众多,造成乡镇疲于应付,想方设法完成这些硬性指标,从客观上造成工作的短期行为.要整合各类考核特别是部门考核,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将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统一到经济发展这个指挥棒上来,不能随意采用“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

5.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乡镇干部活力.一切活力关键在人.提升乡镇活力,必须形成“重乡镇”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干部.一是配强班子.乡镇是经济发展主战场,在人员调配上也要突出向乡镇一线倾斜.要建立完善乡镇与机关部门的交流制度,推进乡镇干部合理流动,优化人员结构.特别是要配优配强乡镇的“一把手”,切实提高基层政权领导和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加大激励.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干部的激励力度,使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待遇上有盼头,保持乡镇干部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关心关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乡镇干部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


(作者系原建德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