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平理其现实意义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54 浏览:44521

摘 要 :环境公平是环境学中的前沿问题,它的凸现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环境学的转向.环境公平的实现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 环境公平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环境公平,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历经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是前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是第一个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是第二个文明时代;现在将进入第三个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的文明时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的活动尚未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手工业的兴盛曾对环境造成了局部的破坏,但这些破坏形式比较单纯,其程度尚在生态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自然资源被掠夺式地开发,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工业文明的局限性迫使人类必须做出选择,开拓新的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新文明,人类将以创造性的生态实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这里有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既然人类经历不同的文明时代,那么不同国籍、种族、性别的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否公平地分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和生态危机所造成的灾难.简言之,就是如何公平地在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或分摊生态责任,这就是环境公平问题.

二、环境公平的缘起

环境公平(Environmental Justice)亦称生态正义(E-cology Justice)或绿色正义(Green Justice),这一概念产生于美国.从20世纪50年始,在相继爆发的现代民权运动和现代环保运动的带动下,美国爆发了一场以有色人种为主的环境正义运动.1982年9月15日,北卡罗米纳州沃华县的居民举行游行、,在阿夫顿社区附近建造的多氯联苯废物填埋场,523名黑人者遭到逮捕,由此拉开了环境正义运动的序幕.1991年10月在基督联合教会种族正义委员会的资助下,美国首届有色人种环境领袖会议在华盛顿召开,通过了《环境正义原则》的声明,宣布了实现环境正义应遵循的17项原则.自此,由生态正义这一基本理念推动的“环境正义运动”,一直是推动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纵深发展的动力.

三、环境公平理论剖析

环境公平研究最早出现于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形成了各种理论和流派.从时间层面看,环境公平分为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阐述环境公平理论.

(一)代际公平理论

代际公平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享受清洁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其实质是自然资源利益上的代际分配问题.爱迪维丝(Edith BrownWeiss)教授首先提出代际公平理论,即代际公平三原则,明确指出代际在享有资源、环境、机会三方面的公平性;美国哈佛大学的罗尔斯(John Rawls)教授提出代际的正义储存原则,他强调为实现代际间的互惠,需要确定合理的储存率,为其实现提供了量化依据.

1 代际公平三原则.美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华盛顿大学教授Edith Brown Weiss提出三个关于代际公平的基本原则.其中,“保护选择”原则强调每一代保护资源基础多样性的责任;“保护质量”原则指出每一代保护环境质量的职责;“保护机会”原则强调每一代享有同样的机会来获得前辈的遗产.

2 正义储存原则(just sings principle).Rawls在处理代际正义问题时,提出了正义储存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合理储存率的确定以及世代都要按既定储存率流传遗产,以维持代际平衡.这一原则被视为是代际间的一种相互理解,以便各自承担实现和维护正义社会所需负担的公平的一份.罗尔斯强调通过一种“单向恩惠”,来实现整体互惠,即代际公平.如图1.

由图1可见,尽管接受了前面世代储存的好处,却没有哪一代能回报前面的世代.孤立地看,代间是单向恩惠,但从整体上看却实现了互惠.代与代之间可以通过使前一代获得好处时,而又为后一代尽其公平的一份职责,当从父代、子代双方看来都是合理状态时,这一阶段的公平储存比例就被确定了.

(二)代内公平理论

代内公平是代际公平的基础,没有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就是空中楼阁.代内公平是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表现为国内公平和国际公平.

1 国内公平的理论观点.国内公平的影响因素和环境风险在不同地域、人群间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笔者试从环境风险角度来探讨国内公平.

图2为环境风险库兹涅茨曲线ERKC(ENviron-mentalRisks Kuzs Curve).

虽然图2中各条曲线的趋势相似,但其反映的意义却不同,曲线的曲率大小反映了环境风险的分布的公平程度,曲线的纵向位置反映了环境风险的大小.曲线1和曲线2比较,曲率相同,但曲线2的环境风险较大;曲线3的公平度最小,风险度最大,是最不理想的状况.由此可见,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实现环境公平,也要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环境风险是实现环境公平的前提,要实现公平还要协调国内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2 国际公平的理论观点.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大量非正义性行为,主要是生态殖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第一,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第二,借口环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例如,为迫使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减排问题上接受发达国家的主张,一些人公然提出不准砍伐自己的森林,不准兴建发电站,不准发展自己的工业等所谓的“绿色条件”.

四、环境公平理论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

(一)维护环境主权,警惕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帝国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独占环境收益而输出环境污染,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干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行径.前文已述,发达国家撇开其在环境保护中应负的责任,不愿意放弃其耗费资源的生活方式,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的同时却过分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义务,增加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成本,限制其进入国际市场,以此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二)树立整体的生态价值观,增强全民的环境公平意识

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合理的、也是独立的,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到道德关系,确立人类与自然万物共同存在的大生命观.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广泛深入持久且有针对性的环境公平意识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干部认识到,维护环境公平是事关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三)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推进环境公平

要采取经济手段,通过运用税收和财政政策,完善环境保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阶层之间实现环境公平.要建立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有差别的地区环境政策,通过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设立不同的财政收支和转移标准,解决好开发地区与保护地区、受益地区与受损地区之间的利益补偿,调整和优化不同区域的资源配置.

(四)延伸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环境救济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难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延伸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社会救助对象,把环境难民的救济问题考虑进去,并通过适当增加富人所得税的征收或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支出结构以保证救助资金的来源.

总之,环境公平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特有的阶级和种族问题,更是一个全世界和所有民族关注的问题;环境公平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它需要调动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力量,获得全方位的支持,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