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18 浏览:84699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完善,预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合规性”的审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需要.新的经济形势要求财政审计必须打破固有模式,积极推进科学转型,从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确保了财政审计高层次运行.

一、审计理念的转型,拓展财政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但是从审计法颁布至今的十几年间,财政审计的固有模式和思路已难以满足审计监督和怎么写作功能的发挥.为适应变革要求,必须及时推进审计理念转型,实现财政审计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一)自觉融入财政审计大局,找准财政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对审计监督的新需求,把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事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财政审计的切入点,使审计工作与党委政府要求更加吻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财政审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坚持“控面抓线”,选准财政审计工作的着力点.改变以往财政审计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做到“控好一个面,抓好几条线”,即全面掌控全部财政性资金状况,同时每年选好几项资金线条,着力抓好专题审计和审计调查.在“面”上,实现审计范围向政府各类基金、土地出让金、政府性负债债务、财政代管资金等财政性资金的全覆盖,在“线”上,选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审计.

(三)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把准财政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坚持把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作为财政审计的根本目标,注重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注重检查和评价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注重研究和分析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建议,促进了财政管理的逐步规范和资金绩效的不断提高,为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审计内容的转型,拓宽财政审计工作的新领域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这就要求财政审计工作要不断深化和完善,由重点关注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拓展为更加关注管理、政策、效益、安全,全面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一)着力于财政决算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

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将成为常态.要把财政决算审计作为县市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支撑,注重财政决算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结合,通过一次审计,确定两种目标,实现审计成果的共享共用,同时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

(二)加强税收征管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

在财政审计中,注重结合税收征管审计,开展“转方式调结构”等各项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调查.通过审计视角,运用审计手段,注重对经济形势和财政运行状况的分析,提供准确信息,为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重要依据,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题审计相结合.

注重开展专题审计,实施“审前选题、审中破题、审末结题”的“三步工作法”.在年初制定审计计划时,围绕政府和社会关注点,重点选取涉及民生问题的社保、教育、农业、环保等资金进行专题审计.在审计中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摸清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迅速破题,把握专题审计的重点,从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全方面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专题审计后及时向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部门提交专题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着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审计建议,从宏观上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审计方式方法的转型,实现财政审计工作的高成效

财税部门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普及,给财政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审计内容向政策执行、资金绩效、资源利用等方面拓展.当前,必须紧抓审计方式方法转型这个“牛鼻子”,着力实现“四个推进”,确保财政审计工作高质、高效.

(一)推进计算机审计,实现财政审计工作的提速增效.

依托审计信息化系统,强力推进AO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对财政、地税及部门单位的审计中实施了计算机审计,在采集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探索财税业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同时,随着“一体化财政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对财政指标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发放系统、公务卡管理支付系统等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探索和审计.

(二)推进绩效审计,培育财政审计工作新的价值增长极.

始终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资金审计的全过程,突出运用好专项审计调查这一方法,实施好“结合型”绩效审计这一有效方式,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使财政审计向更加关注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拓展.制定科学可行的绩效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从宏观上对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为政府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怎么写作.

(三)推进审计资源统筹,提升财政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面临任务重与力量不足、审计资源分散与整合利用不够、审计重复交叉与部分单位监督缺位等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坚持统筹整合市、县两级审计资源,不断打破专业、层级和地域界限,大力推进由“各自为战”向“统筹兼顾、协同作战、突出重点、发挥整体效能”的转变.同时推行多种审计有效结合,将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行政事业、农业、投资等专业审计内容融为一体,对同一单位的多个项目,采取捆绑方式进行全方位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