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门”拷问财政透明化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09 浏览:45291

公务员出国考察,目的地里面有赌城拉斯维加斯和旅游胜地夏威夷,并有相关消费的一张清单.这张清单被丢在了地铁里被人捡到,传到了网上

公务员出国究竟是考察还是旅游官员出国考察到底该进行怎样的规范和监督政府的公共财政又该如何做到透明化

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务考察”

2008年底,一则名为《我无意中捡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使得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两大主角――江西省新余市赴美国、加拿大人力资源考察团违纪违规、“温州培训团”23名公务员入住美国赌城大酒店的丑闻得以在公众面前.“考察门”事件经媒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也由此引燃了人们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公务考察”的强烈不满.

公务考察变异为公费旅游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境外公务旅游的详细情况,公众很难有足够的“知情权”,对其只有大概印象,论及细节就模糊不清了.而这两个典型案例不仅准确地为公务考察作了定性,还以详实的资料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数据,具体到邀请函的开价和请翻译的报酬.窥斑见豹,公费旅游的操作流程和经办手法完整展示,腐败生成的路线图一目了然.

在对新余考察团的调查中,有随行官员表示,这次考察是经过组织批准的,是经过程序的,在“执行公务”,每名成员在归国后都交了“考察报告”――去赌城考察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这些“考察报告”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荒唐透顶的辩解,究竟是在侮辱公众的智商,还是在为乱花公款、大搞腐败遮羞

目前,江西省纪委已经对此事件作出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借公务出国(境)之名、变相公费旅游的违纪案件:一是借公务考察之机,变相公款出国旅游.考察团仅于4月24日下午在旧金山安排了一次半天的公务活动,其余时间多为旅游观光;二是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团报批,合团出访;三是违反外事纪律,擅自延长在国外停留时间.考察团原定考察时间为10天,结果在国外的时间为13天,花费高达35万.

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温州考察团”的处理结果却仅是党内处分.尽管温州公务考察团一口咬定自己此次美国之行是组织安排的,团员都遵守纪律,完全符合要求,而且还列举了考察的城市和所获的心得.对于温州考察团一厢情愿的说法,美国方面却宣称自己从未发出过对温州政府的邀请函,也从没有接待过温州公务考察团,这无疑给了温州公务考察团一记响亮的耳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直强调在外简朴的温州考察团,23人21天花费达到了65万!旅游行程表也显示,在长达21天的行程里,该考察团马不停蹄地赶赴夏威夷、洛杉矶、赌城拉斯维加斯、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近十个美国大城市的著名景点,旅游就占去了16天,实际用来考察的只有5天.

公务考察为何盛行

对于公款出国考察,民众诟病已久.据可查阅到的、外交部消息:2003年共批准发出干部因公出境通行证和护照21万本,出境437万余人.

我国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制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官员出去开阔眼界,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知从何时起,出国考察似乎成了某些官员的“惯性思维”,一有什么新项目或新举措,总要出国考察一番.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有些官员出国考察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官员出国考察已变异成一种彻底的游山玩水行为,最终成为官员走向腐化歧途的一种诱导剂.


就当前来看,各类打着考察名义出国的官员,多数以旅游、购物为主,少数人趁机用公款做“私活”――或转移赃款,或写房置业,或安排子女留学老婆定居,有的甚至花天酒地找小姐等.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出国考察已经成为少数官员敛财或部分外逃的途径.例如,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区委书记杨湘洪,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杨秀珠,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等,都以出国考察的名义成功出逃.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花在公费出国、公款招待、公车这“三公消费”上的公款一直居高不下,高达90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我国每年财政支出的30%.而这些巨款的支出,不仅导致国家花了冤枉钱,还极大地拓宽了腐败的渠道!

公务考察为何近年来如此盛行因为打着公务考察的旗号,上级领导那里好通过,外事部门也无话可说,而且考察有境外的邀请函,这都给公务考察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其根源就在于一些地方把出国考察当成了福利待遇,规定达到某种级别的官员可以出国多少次,于是乎,为了所谓的“开眼界”,不享受白不享受,本来很规矩的公务考察渐渐地变了味道,沦为公款消费的隐性支出.

变相公费出国影响之坏,危害之大,为人所共知.早在1993年10月,、国务院就曾发出《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2004年春,中办、国办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干部出境、出国活动开支》的通知.2007年8月7日,中纪委就徐文艾事件发出通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刹住以公务活动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的不正之风.2008年10月16日,财政部、外交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所谓的“通知”和“办法”,并没有遏制住公款旅游的狂潮.

公务支出何时透明起来

“考察门”事件后,也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庞大的公务开支的关注.众所周知,财政收入来源于纳税人,纳税人有权知道自己交出的钱是怎样花的、花在哪里、花了多少、花的效果如何、该不该花.

然而事实又如何呢缴税的人,不知道财政支出都拿去做什么了.说到公平,这似乎是最大的讽刺.不知道多少纳税人,要缴多长时间的税,才能支撑起全国各地官员的“公务考察”支出――因为根本就没有权威的信息发布.公务支出的不透明一方面导致党政部门和某些社会团体公务开支因为缺乏有效监督而更加肆无忌惮和奢侈铺张,另一方面也因庞大的公务开支造成了大量财政负担和浪费而倍受群众诟病、猜测和不满.

对此,专家们表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缺乏内在的硬约束,目前还是一种软约束,使领导干部可以在财政上作很多临时性的调整,使得某些开支远远超过了所需要的水平,同时也损害了其他部门的利益.官员是决策者,也是利益既得者,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权,如果缺乏必要监督和制约,给自己安排出国考察之类福利待遇的事情,就会屡禁不止.据称,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出国,甚至不惜挪用其他款项,包括挪用税收、土地开发收入、动用人民币写入外汇作经费、侵吞行政和其他公共项目经费等.不仅如此,为解决出国考察的经费,部分官员用尽心机,有的甚至把费用向下级机关、下属单位摊派、转嫁.有些官员外出考察总带上一些企业家,说是陪同考察,不如说是去为官员的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消费埋单.而一些企业也愿意借此机会笼络官员,使出国考察成为―种隐蔽的行贿方式.

原纪委书记刘锡荣在总结经验时曾说,“每一笔钱都应该进行预算,违反的话就要追究,如果很多钱不列入预算,怎么监督”所以说到底,要遏制官员的公费出国考察,既要严审考察线路及公务活动情况,同时必须将考察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公开化透明化,这才是解决办法.如果可以把所有政府因公考察的计划在网络上公布,把考察回来后所写的考察报告也公开,让公众评价是否有必要去考察、考察的效果如何――看得见政府怎么花钱,管得了政府不乱花钱,这才是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编辑 衡 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