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办公室”那点事儿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549 浏览:69005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有关数据,2012年全国教育投入将达到21984亿元,将占到我国GDP总量4%以上

微博网友爆料,最近一个名为“4%办公室”的新机构悄悄浮出水面.它是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成立的,成立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4%的目标.这个机构2012年年初由教育部牵头成立,成立半年以来,一直很低调,直到最近的一次教育部专题会议上才为人所知.

教育首先是花钱的事情.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教育投资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投资的理念,已广为世界各国接受,并积极付诸实践.4%作为一个被国际社会广为认可的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与此相应的是另一个指标,即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但是,由于各国财政体制不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会有所差异.故而,很难用这一指标衡量重视教育的程度.但是,这一指标却可以衡量政府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

中国最早提出4%,是在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明确到20世纪末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召开了教育投入与经费管理电视会议,先后出台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有关数据,2012年全国教育投入将达到21984亿元,将占到我国GDP总量4%以上.

但是,政策总归是政策,实现4%到目前也只是预测.没有强有力的政策落实机制,结果都是未知的.成立“4%办公室”,可以看做是推动建立政策落实机制的一个尝试和举措.按照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3家的说法,设立这一机构的目的除了协调政策之外,最主要的是监测和分析各地落实国家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情况,及时向地方提出意见、建议,必要时形成报告上报国务院,由国务院处理那些推进不力的省份.

“4%办公室”依据什么来考核各省财政教育投入呢?依据的不是本地教育投入占本地GDP的比例,而是财政部给各省核定的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投入的比例.4%是对一国教育投入总的指标,不是对各省的要求.之所以使用财政教育投入占财政投入,而不是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主要是因为有的省份是工业大省,GDP总量可能不大,但是税收多、财政收入多,很容易就达到4%的目标.而有的省份是农业大省,GDP总量可能很大,但是农业没有税收,也就没有财政收入,很难达到4%的目标.2011年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个组赴各地检查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发现很多省份都没有达到财政部核定的这一比例.这也成为成立“4%办公室”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在计划成立的包括“4%办公室”、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中,“4%办公室”首先宣告成立,其背后透露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乐观.


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了死命令,地方怎么会不好好落实,确保实现呢?只要按照要求的财政投入比例直接划拨经费不就可以了吗?

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教育投入是采用科目预算的办法,也就是说每年度教育部门要提出花钱的项目以及数额,报经财政部门核定汇总,然后由政府报人大审议批准执行.现在教育部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出“题目”,然后地方教育部门拿着这个“题目”,去找财政部门、找政府要“答案”.对于地方而言,有了的红头文件,要钱才能要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专项要求专款专用,学校无法统筹使用专项经费,学校反对之声甚高,他们很难理解教育部的苦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到了今天,改革一定是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的,否则难保不会解决一个问题,出现两个问题.

其实,反过来说,实现4%,政府不用如此操心.中国自古就有民间办教育的传统.只要政府真正放开对教育的垄断,让更多的社会资源都能进入到教育领域,不但能轻而易举实现4%的目标,更能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激发教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