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紧应继续财政配合可加强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99 浏览:11730

近期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种种不利因素,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增长也出现放缓迹象.居民消费指数(CPI)连续数月高位运行,现虽已略微下降,但离年初目标值仍远,尤其在全球通胀环境下,对通货膨胀切不可掉以轻心;国际上,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因信贷危机等相继陷入增长困境,造成中国外需增长乏力,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有不小负面影响;加之,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拖了增长的“后腿”,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不免忧虑重重.

2008年上半年,为抗击通胀,央行坚决施行从紧货币政策:严控信贷规模,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发行央票对冲流动性,表明央行收紧银根的决心.但时至年中,从企业到地方,经济增速回落的压力显现,通胀水平却仍旧偏高,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考验.

7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这“一保一控”的目标,相对于去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双防”目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显现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基础上适时微调的特征.

经济形势变化之时,也是公众最需要学者意见之时.按以往惯例,每逢年中,《财经》杂志都会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下称景气中心)合作,进行中国宏观经济调查,为公众把握当前以及未来经济走势提供判断依据.

《财经》与景气中心的合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财经》委托景气中心执行的对经济政策的评论和前瞻性调查,半年一度,自2004年底以来已进行了八次;第二部分为景气中心独立完成的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该调查独家优先发表于《财经》杂志,并在《财经网》(.省略)上刊出.

本次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100位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此次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有81位.他们是(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兴动、陈宗胜、程恩富、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郭克莎、哈继铭、贺力平、胡必亮、华而诚、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天德、李晓西、李子奈、厉无畏、梁优彩、梁中堂、林兆木、刘厚俊、刘世锦、刘宪法、刘小川、茅于轼、马晓河、潘云、苏育平、史晋川、舒元、谈敏、唐寿宁、田秋生、汪丁丁、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王庆、王小广、王小鲁、王一鸣、魏杰、吴晓求、夏兴园、夏业良、杨伟民、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钢明、袁志钢、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张曙光、章铮、赵凌云、赵敏、赵志耘、郑超愚、郑京平、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业安、周振华、祝宝良、左小蕾.


货币从紧应继续 财政配合可加强

――2008年中国经济学家年中调查

□ 本刊实习记者 王晶/执笔

面对国内国际种种不利情况,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跌到了四年来的最低点.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08年6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08年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5(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一季度低0.54点,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最低.

在《财经》委托景气中心执行的经济政策评论调查中,多数经济学家建议,货币政策应谨慎从紧,与财政政策有效配合;地震不会影响经济基本面,应结合新农村、城市化等政策,推进灾后重建;房地产业资金链较紧,应明确调控思路,坚持以满足居住需求为导向,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应坚持各项改革措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谨慎运用货币从紧

加强发挥财政作用

调查显示,62%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应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中34%认为应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财政政策”,28%认为应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20%的经济学家认为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另有8%、5%、5%的经济学家分别认为,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图1).

可以看出,建议采取从紧、稳健与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学家分别为34%、25%和41%,大致持平.

但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大多数经济学家建议继续从紧.

对于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利率,48%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提高”,比一季度低15个百分点;认为应该“不变”和“降低”的分别占47%和5%,比一季度分别高10个和5个百分点(图2).同时,绝大多数(88%)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取消利息税.

同时,考虑到当前经济的复杂性,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方面要坚持并谨慎运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需要注意具体手段的选择和调控的力度、时机的确定,保证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控制投资和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具有明显结构性、输入型特征的通货膨胀,以及基于利率、汇率原因而进入中国的“热钱”的影响,仍有待观察和研究.

对于人民币升值方式,49%的经济学家认为应“延续目前的渐进式升值”,36%认为应“保持基本稳定”,12%认为应“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另有3%选择了“其他方式”(图3).

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是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从增加供给的角度缓解通胀压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公共事业、公共产品的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内部需求;

二是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缓解由于物价上涨对其生活造成的困难和压力;

三是加强对基础设施、农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支持力度,保证经济发展基础的稳固;

四是通过减税、鼓励创新等政策落实“区别对待”的调控原则,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出口的稳定发展,扩大就业.

地震影响有限

重建重在机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对于此次地震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59%的经济学家认为“不影响经济基本面”,40%认为“影响较小”(与“不影响经济基本面”选项或有交叉),认为“影响很大”、“影响较大”的分别只有4%和11%.

在另一方面,有26%的经济学家认为地震客观上存在“刺激经济增长(积极影响)”的作用.

具体而言,地震的可能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胀压力加大”(55%)、“投资反弹”(55%)、“增加内需,缓解相关产业和企业压力”(55%)、“带动区域性经济较快增长”(39%)、“资本市场不稳定”(25%)以及“吸收部分流动性,减轻货币政策压力”(23%)等(图4).

对于灾后重建工作,经济学家们的建议主要包括:

――确立和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即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把重建工作同地方经济、生活秩序的恢复结合起来,恢复和加强灾区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将对口支援的工作进一步完善起来,既要保证工作的长远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又要避免形象工程等攀比、浪费的矛盾和问题;

――充分发挥灾区地方政府、群众的积极性,注意灾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提高、注意灾民救济的以工代赈;

――将灾区重建工作同城市化结合起来,综合采取多种安置方案,一方面可以将外出打工的灾民在各地城镇分散安置,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适当地将灾区居民集中到城镇进行安置,提升灾区的城镇化水平;

――根据灾区的地理和经济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国土规划整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把灾区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从长远角度规划安排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贫困落后地区的脱贫等;

――注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开拓更多渠道,如专项国债、彩票等,结合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政策优惠,科学规划、稳步推进重建工作;

――建立系统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保证重建过程的健康、透明.

房地产开始调整

危机可能性较小

本次调查还着重考察了经济学家对房地产业的看法.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性质,65%的经济学家认为“总体上是一个以居住需求导向为主的市场”,因此,多数经济学家对目前分层解决城镇住房需求的总体思路持基本肯定态度,但认为需要调整完善.

针对目前根据城镇居民收入高、中、低、贫困情况,相应通过商品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方式解决其住房需求的思路,调查显示,19%的经济学家认为“现实有效”,66%认为“需要调整完善”,另有15%认为“走不通”.

其中,对于利用限价房解决城市“夹心层”(即不符合写经济适用房条件,也无力购写商品房的居民)住房需求的方式,53%认为“不可行”,47%认为“可行”(图5),分歧较大.

受从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房价涨势趋缓、成交量减少.

对于房地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结局,58%的经济学家认为“资金链发生问题,但能平稳渡过”;35%的经济学家认为“资金链断裂,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另有7%认为“总体不缺少资金,问题不大”(图6).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67%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发生房地产信贷危机的“可能性较小”,这比认为“非常有可能”的高41个百分点;另有7%认为“不可能”(图7).

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40%的经济学家认为“影响较小”,64%认为“短期对四川等灾区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其他还包括“购房观念发生变化,需求减弱”(25%)、“带动房地产需求增长(积极影响)”(23%)和“促使房价向下调整”(18%).

关于未来三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70%的经济学家认为会是“房地产企业和产品结构性调整,增速放缓”,17%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继续上升”,13%的经济学家认为是“房地产行业进入大调整期,投资下降,下跌”(图8).

对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确定房地产特别是住宅市场的性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能和分工.

第二,通过法律等手段抑制地方政府干预、增加土地供给、减少相关税费等措施降低开发成本,增加市场供给.

第三,通过征收物业税、控制信贷等方式抑制投机性需求.

第四,完善现有的住房需求解决模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第五,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第六,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房地产企业间的竞争.

第七,密切关注房地产走势,警惕房地产信贷风险.

第八,关注开放条件下国际风险因素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坚持各项改革

推进协调发展

经济学家对当前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坚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学家建议,应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优先位置,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弱化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怎么写作型政府转变.

第二,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经济学家建议,目前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具体包括提高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拓宽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诉求渠道,同时克服既得利益群体在此过程中的干扰,促进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机制的形成.

第三,促进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程;以公平和透明为导向,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以安全为导向,加强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产业保护政策制定;以稳妥和对等为导向,推进金融开放进程.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把财政资金支出的重点放到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适应中国作为多灾国家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的灾害转移支付体制.

第四,适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包括粮食和能源、原材料等重要商品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减少由于政府直接管制所造成的扭曲现象及其各种不利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