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盼课堂中的一种“乱”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71 浏览:32708

有一次,我去听公开课,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开课后,老师通过展示一组国家在西部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的图片来进行新课导入,并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国家进行西部开发的资金来自什么地方?开始讲授新课时,老师让学生自己看教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1)财政收入的来源;(2)影

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交流等本来进展很顺利的教学,却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有几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生了争执,并且有个学生还大声说要找老师来评理,这种声音一下子吸引了教

室所有人的目光.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会儿,小声说,他感觉教材写得有些问题,但自己也不知道想的对不对.老师怔了一下,但还是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评评理.这位同学说,教材第73页第一自然段中的“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这里讲的是税收是构成财政收入的一种渠道和方式.但这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却说“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认为这里有问题,这句话的“其中”就是说在“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财政收入”之中,既然前面说税收是构成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渠道,所以,税收就不能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应该说是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或方式.这里教材把渠道和根源混淆了,事实

上,渠道和根源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这个问题的出现,实在是太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怎么办?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在了讲课老师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这位老师没有强行要求学生进入自己预定的教学程序,而是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巧妙地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大家.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渠道在这里应理解为途径的意义.而来源有源泉、根源的意义,在这里说不通.更精彩的是,有个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他说教材在

第7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表述,“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只有加快经济的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既然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那么,财政收入的来源应该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税收.他的话获得了学生的一阵叫好声.到这里,老师如果再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可能就犯了众怒.而老师的分析思路是这样的:国家要建设、要发展,要有钱——只有生产劳动,才有收入,但国家不生产,怎么获得?——凭借政治力量,强制性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来自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产品,他们用货币来表示就是国民收入.所以,经济越发展,社会产品越多,消耗越少,国民收入就越多,财政收入就越多.讲到这里,学生已经知道教材第73页第一自然段最后那句话该如何处理了,那就是把它理解为“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渠道或途径”.由于出现了这样的插曲,老师的教学最后无法完成,只能留在课后解决.

在评课中,有的教师认为开课教师过于迁就学生,对学生的“乱”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控,致使课堂秩序混乱,更没必要把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增加进来,不仅加重学生的理解困难,而且导致教学目标的丢失.更有教师用“学生乱来,老师乱讲,课堂乱套”来描述这节课.而我认为,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学生也没有表现出听课老师想象的在公开课中应有的规矩,但它是一节真

实的课,是一节充满热情求知的课.试想,如果在学生提出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渠道还是根源的问题时,教师强行扼制学生的思维,义无反顾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这节课会有什么效果?学生除了收获对老师盲从教材和武断的评价外,还有就是对教师课堂言语霸权的愤慨.而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发现采取的是鼓励和赞赏的态度,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找到解决的方法.从学生兴奋得发红的脸上,可以说,这节课虽然乱,但学生在其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印证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最大的成功.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问题,有些教师要么支开话题,要么以超出教材范围或课后再解释等托辞来对学生进行搪塞.而这位教师却给我们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时,留下了充满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的成功范例.多么的老师,多么尊重学生的举动.在补充讲财政收入的来源时,我认为很有必要,一是它可以促成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还是主要渠道的问题.二是因为在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了这样一个观念:要想增加财政收入,除了要发展经济外,还要降低消耗,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当前进行的创新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在无形中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知识支撑.

特别是快下课前,教师讲的一段话,更引得学生的满堂喝彩.“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全面的小康社会,就需要有经济做保证,就要有雄厚的财政收入做后盾.财政收入的增加,靠谁来创造?靠的是我国人民群众.我们要记住,一切社会产品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人民群众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时,要对人民群众怀着感恩的心,感谢人民群众!”

我要感谢这位老师,让我从他的课堂上看到真实和自信,看到了课堂中人文关怀的光辉,看到了知识和情感的和谐共生.而我们更应感谢学生,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课堂才流光溢彩,才让人回味

无穷.

真的希望在这样“乱”的课堂中,教师是我.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