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模式选择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89 浏览:118035

[摘 要]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共性分析,在总结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来判定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转型定位等四个维度框定城市转型理论分析,进而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 生命周期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开发兴建和发展起来,其主导产业大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威胁的来临,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改变城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脱离 “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 ”的怪圈困扰,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资源型城市因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资源产品开发的周期性、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空间布局的分散性和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性等特点,按照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在产品结构上,资源型城市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呈粗放型特征,而且产业结构单一,在所有制结构上,资源型城市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有绝对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滞.资源型城市就业人数普遍存在着总的人数绝对过剩,而高级技术和骨干人才相对不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职工的基数大,而技术人才又极度匮乏.

资源型城市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液等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就资源型城市中的产业衰退问题进行积极扶持,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给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很好的启示.

1.产业延伸模式,也称美国休斯顿模式

产业链延伸就是在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下游加工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以此来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其转型经验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推进相关替代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结构的弹性,完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产业多元化模式,也称德国鲁尔模式

产业多元化就是在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群的基础上,大量加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内企业的集聚经济以及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推动不依赖本地资源的新产业的发展,逐渐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更替.其转型经验是政府在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转型机构,制定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并且将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执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成功转型.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

1.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资源型城市经济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开发和初加工,表现为在资源开发初期,城市发展较慢,增产期是采掘业大发展的时期,产量不断上升,而生产成本基本保持稳定,主导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稳产期是资源开发的鼎盛时期,由于开发难度提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原因,造成生产成本开始上升,衰退期是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产量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采掘业和资源加工业开始迅速萎缩.因此,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周期性,适时地推进产业转型和完善城市功能.

2.框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四个维度

从区域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力、城市转型定位和体制四个维度进行.

(1)资源型城市经济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这些产业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因此以该类产业为经济基础的城市经济也体现了较强的生命周期性.一般将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城市转型要遵循产业演变规律,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采取适当的转型模式,摆脱资源禀赋约束,采取企业能力再造模式或产业创新模式来实现产业更替.

(2)产业竞争力.提升资源型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产业竞争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限途径.具体地说,产业竞争力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随着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竞争力提升要依靠知识和技术等内在能力,根据 “产业―企业―产品―技术与管理 ”的逻辑,培育企业自生能力.


(3)城市转型定位.城市转型定位为城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了方向,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定位会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城市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等要素,分析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和替代产业.避免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定位上的模糊或雷同,更应避免城市定位的摇摆不定.

(4)制度因素.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企业管理城市、企业功能等同于城市功能、有城无市的现象.因此,城市转型必须要解放思想,打破由旧技术和旧体制造成的锁定的局面.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合,另一方面,要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宽松的生长环境,搞好协调怎么写作.

四、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资源型城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抓住机遇并借助各方面的合力,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界定转型期的政府职能,科学制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的成功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几乎都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实现的,或者是政府在经济转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样,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转轨过程中,受其体制惯性和路径依赖作用,对我国生态资源定价模糊,加上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及未来市场对生态资源供求状况的不确定性等,均可导致资源被低效、非法占用,最终使某些生态资源供求关系变形,资源枯竭,从而难以抑制生态破坏.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需要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向资源型城市倾斜,以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瓶颈 ”.

2.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并实现产业多元化,培育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关键是要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从产业结构来看,要把“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作为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方向,培育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这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防止“矿竭城衰”的关键性措施.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聚集,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培育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3.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统一

资源是家底,环境就是家园.只有在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环境,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扩大再就业安置渠道

资源型城市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转岗人员,因资源型产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差等,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难度很高.所以,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对下岗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通过提供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转型人员个人创业和自谋职业,形成良好的个人创业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