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在《第22条军规》中的艺术体现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13 浏览:13585

摘 要: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很多,而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则是黑色幽默的完美演绎.

关 键 词 :黑色幽默 第22条军规 艺术体现

作者简介:

田凤娟(1975-),女,吉林长春市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卓 杨(1963-),女,吉林长春市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刘海微(1977-),女,吉林长春市人,长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011-02

1.特殊的幽默风格

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家刻意不对笔下人物进行道德审察或价值评判.而且越是严肃沉重的问题,越是举重若轻,不动声色.如:就像玩味一个古董似的细细描述一个已经没有人样的重伤员,伤员全身上下都用石膏和绷带裹着,双腿双臂都被吊索吊起来,同躯干保持垂直,身上插两根管子,一根输液,一根排泄,两根管子接着上下两个瓶子反复互换,排泄的液体又注入体内.又如:写尤索林,在罗马街头看到一个穿孩子“缺鞋少袜,头上的黑发也需要修剪,满面愁容,显苍白而忧伤”时,他“深表同情”,以至于恨不得一拳把他苍白忧伤,带有病容的面孔揍个稀巴烂,把他打死,免得使他联想到就在这天晚上“意大利还有无数苍白忧伤,面带病容的孩子等”既然残废和苦难已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普遍存在,就只好用荒诞来拉开距离,后退一步,把伤心当做笑话来讲,这就使幽默不再是生活的佐料,而成为一种绝境中自上而下的手段,一种万般无奈之下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凡此种种都超越了传统幽默的美学范畴.

2.“反英雄”式的人物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并没有像传统文学那样去表现美国军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是对其进行了颠覆.作品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普通军人的代表.他本是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入伍后变成了怕死鬼,他一心一意只想逃离这邪恶与荒诞.“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生活目标和最高准则.他相信第二十二条军中关于“疯子可以停止飞行”的规定.就想请军医丹尼卡帮助,证明他疯了.因为军规“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停止飞行,同时军规又规定凡要停止飞行的人必须书写书面申请,而能写书面申请的人,说明是神志清醒的人,神经正常的必须继续飞行”.听了丹尼卡对军规的说明后,他只好离开医院,硬着头皮去完成另一条规定,“即飞满三十二次指标,可不再接招任务”.每当他完成一次飞行任务,就庆幸自己可以复员回国之际,却惊恐地发现卡思卡特根据军规附加条件不断给他增加任务.由三十二次到四十次,再到七十次等在这朝不保夕,无休无止的作战飞行中,他和其他战士一样变得疯疯傻傻的,自暴自弃起来.后来,他发现自己面临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深感不安.而且不断发生的飞机坠毁和被击落的事件更令他心惊胆战.他感到自己非死不可,就公然拒绝飞行,要求回国.上级答应了他,但指定他“作为英雄回国去,去为五角大楼进行忠于部队献身战争的宣传”.只要他接受这个条件,就可以提升为少校,再得一枚勋章,否则就送他去军事法庭.他一时软弱,表示同意,但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跟卡思卡特同流合污,哄骗飞行员弟兄去送死吗?于是他放弃了这笔交易.在几个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他驾机逃往了瑞典.


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的地方,仅在于对疯狂的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于是他成了当今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典型的“反英雄”形象.

3.“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食堂管理员米洛,他一付老实相,但做投击生意却十分的高明,不仅与美国军队里的上层人物勾结在一起,甚至还能把正义交战的敌方拉来入伙.从米洛的故事中,我们看到“黑色幽默”从一个思想系列滑到另一个思想系列,在转换过程中,透出作者一种嘲笑的意图,在这种转换中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有些事件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观点加以反复阐述,粗读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但细读之下.却感到十分巧妙,互为补充,同时又是人物塑造的有力手段.例如切登诺的死,虽然发生在小说开局之前,但是书中四处提及,而且每一次都会透露更多的信息,这样既为情节铺设了悬念,又不时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与全书的荒诞氛围互相互应.另外,小说以荒诞不经的形式和反讽式的语言来反映这个恶毒的世界.它那些合乎逻辑的细节,使读者在荒谬中看到严肃,在不可能中看到可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给读者以忧虑和恐惧,而又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

4.特殊的题材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在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荒诞世界里,人们似乎变成了没有人性的东西,作战队伍暮气沉沉,士气低落.士兵中有酗酒闹事,有的想开小差,更多的则是醉生梦死,浑浑噩噩,找胡混,互相敌视,驾飞机作超低空飞行以吓唬同事,冒险解闷.多数人丧失了人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于是,这样一个颠颠倒倒的荒诞世界里,人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就成了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尤索林是皮亚诺扎岛难得的“清醒者”,但他只是一个无法抗拒非正义的小人物,也不试图改变他所轻蔑的社会,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逃避”,“不介入”或称反叛的行为,是因为不愿意死于非命,也不愿意丧失自我的道德原则和正义感,与丑恶的现实同流合污.他曾求助于法律和秩序,但他失败了,因为法律与秩序站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边的.在四处碰壁之后,尤索林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亡.应该说,他的这种选择是明智的.虽然表现看来,尤索林避死求生的行为并不光彩,但实质上他却是一个被颠倒了的英雄,他不仅不是道德上精神上的死亡,而且还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具有道德震撼力的英雄形象.他的这种选择可以说是海勒对荒诞世界的价值和社会行为之否定的一种体现.也因此,作者在与他最后逃往瑞典之前还不畏艰难,千方百计地寻找奈特雷的妹妹,想救她出火海.事实上,在尤索林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由选择,勇敢生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