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昌全:“国医名师”在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58 浏览:118315

从一位戍边战士、基层卫生员,一步一个脚印, 现已成为军队中医药“ 国医名师”、军队“ 科技银星”、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在他履行使命的数十年奋斗历程中, 有对事业的忠诚, 有付出的辛勤汗水, 有无私的奉献, 更有着对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之路的执着.

医学海洋定航向

作为上海市医学领域领军人才的凌昌全教授,他一直坚持在传承中医药精髓中创新发展.在他的带领下,长海医院中医科从一个无病房、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科室”,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多级跳”,一跃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和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1974年,17岁的凌昌全应征入伍,新兵连训练一结束他就被派往位于新疆天山脚下的某部卫生员培训班学习.卫生员培训结束后的一天,一位连长突然高烧不退,换了好几种抗菌素都不见效.初出茅庐的凌昌全根据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配了几味中药,仅3天时间,连长的高热退尽了.

从此,凌昌全就与中医结下了深深的缘.他开始用一根根银针、一把把草药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1978年,凌昌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4年后,大学毕业回到了原部队.在戈壁滩上第546医院,他与医院几名老一辈的中医工作者一起,东奔西走,艰苦创业,建立起了国防科工委系统第一个具有独立护理单元、25张床位的中医病区,受到科工委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1986年秋天,凌昌全再次考入上海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紧接着马不停蹄地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夏天,凌昌全成为全军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凌昌全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教授.他认真学习了刘教授的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从事中药复方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中,他通过对1200多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69%的肺癌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益气养阴方能明显降低对肺腺癌的诱发率.他的这一论文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受到高度关注,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医学刊物上发表.他主持研制的“减毒一号”,又名“四生汤”,曾获得雅加达国际中医药最新成就展览会“金奖”.

学科建设创规模

20年来,第二军医大学中医学科确立了以凌昌全为学科带头人的中青年团队,在新老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在“九五” 期间踏上快车道,1995年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授权学科,1996年建成首批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1998年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授权学科,2000年初步建成上海市中医防治肝癌特色专科.良好的开端为学科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学科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2001年建成了“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并相继跻身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 肿瘤) 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入选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介入实验室和中医肿瘤二级实验室.进入“十一五”,学科建设更是大踏步前进,2006年,在“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学科建设取得优良成绩的基础上, 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肿瘤研究所”,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全所上下齐心协力,励精图治,于2007 年顺利进入国家重点学科二期建设和国家“211”重点学科三期建设,2009年入选军队“530”重点学科.

一连串荣誉闪耀的背后,是凌昌全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拼搏在医教研一线上的艰辛.勤奋和创新是这支团队共有的特征,一个个荣誉的获得是对他们努力奋斗的最好褒奖.经过多年的努力,凌昌全所领导的中医系目前已集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拥有中医经典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中药方剂教研室、针灸推拿教研室、中西医结合病房、中西医结合学报编辑部、中西医结合实验室、中医肿瘤研究所等部门,共有教职员工近两百余人,其中71.2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作为全军第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凌昌全所带领的学科先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迄今已培养出博士后4人,硕士和博士110多人,他的学生已有20多人走上了科室主任的岗位,有4人被列入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3人被列入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人是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计划首期学员.

率领团队建新功

作为长海医院中医学科带头人,凌昌全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拯救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系列防治肿瘤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使得更多的肝癌患者能够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

众所周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肝病发展的三部曲,大多数肝癌患者往往伴有漫长的乙肝病史和肝硬化病史,因此控制和延缓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疾病进展,逆转肝脏早期硬化结节恢复正常,是预防肝癌发生的重要举措.针对这种情况,凌昌全带领他的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最终研制出具有疏肝健脾功效、方便携带、药食两用的“甘枣宁”颗粒.实验证实 “甘枣宁”颗粒能够逆转肝细胞的脂肪性变,延缓肝硬化结节化的形成.在对亚硝胺诱导的动物肝癌模型观察中发现,单纯亚硝胺诱癌组大鼠在12周有20%出现肝硬化,16周100%出现结节性肝硬化,40%伴癌变.甘枣宁预防组各阶段的病变均延迟20周单纯诱癌组100%,中药预防组80%发生肝癌.

甘枣宁预防组出现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时间均延迟于亚硝胺诱导组,20周单纯诱癌组肝癌发生率为100%,甘枣宁预防组仅为80%.此项研究给肝癌提供了“未病先防”的措施,将使得众多的肝病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结合多年的肝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经验,面对当前肝癌术后容易复发转移的实际情况,凌昌全提出肝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则:对于小肝癌术后患者,应以中医药干预为主;对于大肝癌患者,应该在术后使用中医药联合TACE术方案,来取代目前单纯的术后TACE方案.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验证新旧方案的优劣,获得客观数据.为了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凌昌全邀请东方肝胆医院、中山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众多在肝癌领域有研究基础的国内知名医院共同参与课题,以此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积极探索和验证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案,以提高我国肝癌防治的总体水平和疗效,造福于更多的肝癌患者.2006年9月,这项课题研究列入“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展临床验证工作,现已处于结题阶段.

对于肝癌的局部治疗,临床上往往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将本身具有一定毒性的抗癌药物直接注射到瘤灶内,达到直接杀死癌细胞的目的.然而细心的凌昌全发现,由于肝脏血供丰富、血流迅速,药物难以长时间占据瘤灶发挥应有抗瘤作用,而且药物注射后会迅速扩散,对临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会造成损伤.如何让药物在瞄准“靶点”后牢牢占据“阵地”发挥持久的抗癌效果,而又不对其它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在凌昌全指导下的研究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后发现一种具有反向热凝作用的新型药物赋型剂“泊洛沙姆407”胶体,在4度左右的温度下呈液体而在25度以上则很快凝固.凌昌全大胆地提出了将有良好抗癌效果的中药斑蝥提取物——去甲斑蝥素与泊洛沙姆407结合的设想,通过反复实验,最终研制出适合瘤内注射的“去甲斑蝥素缓释注射剂”,一方面实现了抗癌中药的瘤内缓慢释放,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抗癌作用;另一方面把去甲斑蝥素的毒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凌昌全和他的团队正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大道上不断摸索和前进,为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不断开创新的篇章,为更多的肿瘤患者不断带来新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