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抽烟超人”王超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07 浏览:31068

烟雾腾腾,一进屋浓烈的味道伴随着热浪扑面而来.

红云红河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监王超从烟雾里站起来.

在红云红河集团技术中心,刚坐下和记者聊了没几句,说到技术工作的酸甜苦辣,王超突然蹦出一句“抽烟这个事情比较累”.

“抽烟”记者有些不解.

“对,就是吸烟,”王超说.“我每天都要吸三四十支烟,我们吸烟和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是为了过瘾,我们是为了检验产品的品质,得非常用心去品.”

顺着他说话时的视线,记者看到桌上有不少刚出车间就送来品吸的各式.

“这对你的身体可是有害啊,成年累月,怎么受得了”

“那也得忍受,在这里吸烟不是享受,是工作,而且是很重要的工作.迄今为止,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生产程序里也有这道靠人吸食品味以判断产品品质的工序,没有任何机械可以替代,以后我估计也不会有.这种产品太特殊了,靠其他技术检测手段无法胜任.”

这种工作式吸烟很讲技巧,“头几口就知道香气量、香气质怎样了,不要大口大口地吸.烟气特性、饱满度、甜感以及对口、鼻、喉的刺激等等这些主观感受,不通过人工吸食检验,没法检测.对产品内在质量把关,感官品吸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方式.”

作为卷烟产品叶组配方维护的一线负责人,在线产品的叶组配方中每一个烟叶的替换都要经过王超的多次评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前提下,才能进入生产环节.随着企业产品的产销量增加,每月所有牌号的烟叶替换多达200次左右,从高档到低档,再到单体烟叶原料,他都要细细地品味、认真地思索,每天要吸入几十支甚至上百支的烟,每天的吸烟量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


吸烟已不是他的身心需求,而是他的工作职责.同时,每一批烟的理化指标、烟气指标的检测也是他关注的重点,任何一项指标的波动都会牵动他的神经,认真查找原因,组织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

工作10年后,1999年,王超又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读硕士,获得食品工程硕士学位.回到昆烟后.调到工艺科从事卷烟配方设计.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一个营销中心,一个技术中心,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哑铃型结构,”王超说,“集团目前体量是全国第一,但从大到强,是一条坎坷之路,我们技术中心担负着艰巨的责任.”

集团技术中心本部有90人左右.大家的工作并非外人臆测的那样,成天琢磨研发新产品,首要的却是在做减害降焦的工作.“开发新产品和减害降焦并不矛盾,按照国家新的技术标准,减害降焦是任何新产品研发的首要目标.”

“国家局提出‘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两个‘至上’里,消费者利益肯定包括他们的健康利益,在还不能完全收缩卷烟业的前提下.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作为烟草企业的重大责任就是要琢磨怎样最大限度使产品减害降焦,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益.”

王超告诉记者. “减害降焦是技术中l心的首要任务.我们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这项工作了,吸烟与健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相对简单的问题,无非就是放弃或者坚持,而同样的问题对于我们,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两难选择,在无法完全消除其害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科研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减害降焦.”

他透露说,为了减害降焦这个研究课题,集团每年都有巨额的投入,“这些钱投在购置仪器设备和原料上.”

集团领导评价技术中心对企业的贡献时说. “企业连续5年实现20%以上的经济效益增长,与这些项目成果及核心技术是分不开的.”

王超也有散疚的地方,他结婚后一直和父母同住,他三天两头出差到处跑,小孩是父母带大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了,明年要中考,“今年很关键,平常都是父母帮助带孩子,我得多操心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