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52 浏览:19849

【摘 要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摆在工科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本专业多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提出建立一种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相关工科高校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电气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13-02


一、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作为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龙头”,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高综合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其中,工科高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很多的工科高校中,在提高工科大学生、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基本问题:(1)缺乏实际生产过程及行业背景的实践、实训、科研平台;(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3)专业实践平台过于专一,不适应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4)设备资源缺乏优化整合,不满硕多层次人才的贯通式培养需要;(5)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及参与度不够等[1].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代课题.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从大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出一种以生为本、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养成、适应本硕学生贯通式实验教学过程需求的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的原则

(一)以注重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学生实践能力薄弱这一普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内容.在精力旺盛的大学阶段,学校如果能够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平台,无疑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

(二)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准的原则

学校强调贯彻大工程的理念,以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加强工程训练的学科支撑与融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分层次、多模块的工程训练方案,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扎实、工程视野较宽,高质量、多层次的工程实训教学.

(三)以学科优势为基础的原则

学院现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四个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等两个专业硕士及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实验区和优秀教学团队;有省级的“十二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有体现专业特色的电气传动类、蒸馏过程控制类以及风光电新能源等专业类的实验条件,为构建资源优化整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适应本硕贯通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崭新实践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 “以生为本、能力素质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转变师生单纯的教与学关系、以及只看重成绩而忽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一个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健康发展的崭新实践教学观念[3].

(二)加强实践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根据相关实践课程特点,将课程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分别确立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进度;遵照课程教学规律对课程的建设实行分类指导,特别注重培植课程特色与优势;在课程评估中,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重视评规范、评改革、评效果,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重视课程师资梯队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条件建设

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点加强教学文件、教材、多媒体等“软件”建设.二是学校每年还拿出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与立项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三是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提升教学水平.

(四)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内容,合理规划并建设“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

充分考虑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人才类别的变化,完善培养计划,并根据专业的层次化培养方案要求,同步设置实践科目和内容,设计更能发挥学生特长和有助于实践能力提高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并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理论深入,使学生逐级渐进地强化知识结构和提升实践技能,并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能力的施展空间[4].

(五)资源整合,强化实践环境建设,教学开放,教学资源共享

补充和升级原有设备的台套数和水平,调整专业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功能,增建一个综合性的“多对象模拟控制类综合实训平台”,同时修缮实验室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同时使各种实践训练项目面向校内及校外进行开放,与科研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使实验中心成为创新实践基地,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场地,教师及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孵化基地.

(六)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实践性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工程实践教学项目依托于科研项目,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基本知识和借鉴基本方法分析较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在这些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开展了“五进”工作,即科研成果进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设备进实验教学,学生进科研项目,科研项目进毕业设计等,这些基本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七) 拓展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试验区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多项省部级建设项目的落实和开展,学院在实践环境上呈现了质的飞跃.先后建立了具有先进设施的“电力拖动系统”、“数字传动”、“风光电新能源”等实验室,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随着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多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校内又建立了省级的科技研发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及校企联合的实践基地,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大赛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教学与自主、互动与创新相结合的硬件环境,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深入提高起到了必要的保证.

(八)提升培养质量,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

利用学院的“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加强与相关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结合,发挥中心师资力量强、科研基础较为雄厚的优势,抓住振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将实验中心建成与电工电子产业紧密相关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的产、学、研基地,为电气工程等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同时每年接纳一部分电子大类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推荐员工到到校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双方还在项目合作、课题申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将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不断进行升华和提高辐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基于立足学科特点和实验室的硬件优势,针对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资源整合,教学科研结合以及校企联合的模式,建立一个适应本硕培养的贯穿式实验教学平台,并在建设过程中,强化以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研究和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出一种适应当代学生特点、且有助于知识铸成和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多元化工程实用性人才;总结出一套具有可借鉴的、特点鲜明的实践教学成果;建成一个资源优化、管理科学、融合贯通、有辐射特色的专业类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为我院本科生、研究生乃至企业相关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出贡献.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