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教育谱写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10 浏览:19337

2012年4月,在临夏州一所中学工作的马老师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件是他成为学校最年轻的评上副高职称的人,另一件是成功竞选上了教导主任,成为了学校的骨干.他之所以如此之顺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学校第一个英语本科毕业生,他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活力,而在次之前,学校很少分配来本科生.

这一切,却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有关.

现在,不管是甘肃、宁夏、青海,还是新疆、西藏、陕西,在广大的西北地区,数千名像马老师一样毕业于西北师大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的教师默默耕耘在西北民族地区,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职前教育:培养体系日益完善

说起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就是教育行业的不少人也觉得有点陌生.

1985年,教育部依托西北师大成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西北师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示范性、民族性、区域性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喇维新主任说,现在,我们每年向中西部12个省(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2010年成为教育部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和博士的3所省属院校之一,还成为全国28所新疆预科生培养协作院校之一.

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和创新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逐步探索形成了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为一体的、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和达到国内较高水平的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新模式.

现在,学校已形成了从附属中学民族班、大学预科、本科、硕士、博士梯级结构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体系,近三十年来,培养了8000多名少数民族师资,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师资培训班500期,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95%的少数民族本专科毕业生返回生源地,培养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师资干部队伍,直接怎么写作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第一线.

在毕业的学生当中,既有我国第一个教育学藏族博士——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巴登尼玛,也有在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阿里地区从事基础教育事业10余年的93届化学系毕业生玛卓嘎.

袁贵仁同志曾感慨地说:“在西北五省区和西藏地区,甚至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都有西北师大(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的毕业生在辛勤工作.”

作为一所怎么写作于民族教育的高校,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已成为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学校现有来自27个省区36个民族的普通本科生2100余人,甘肃省内预科班学生100余人,新疆预科学生100余人.少数民族博士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在办学实践中,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坚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并举的指导思想,积极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怎么写作、推动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喇维新介绍说,1990年,学校专门面向西藏招收了物理专业40名本科学生,给西藏地区培养优秀“双语”师资.1991年再次招收了西藏大学18名插班生.1992年,又分别在化学、生物两个专业各招收了40名西藏籍的学生进行专科层次的培养.1994年7月,从西藏地区招收的138名学生全部毕业返回原籍工作.

1993年,为了帮助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等藏族聚居地区解决“双语”理科师资紧缺的问题,与青海省教育厅、青海师范大学合作,共同为这些地区培养“双语”理科师资.

多年来,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本着边改革、边实践,边教学、边完善的办学路子,在维汉、藏汉“双语”师资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办学模式,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培养了大量“双语”教师.

职后培训:让教师紧跟时代步伐

因为有西北师大雄厚师资力量的支撑,这使得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在师资培养上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基础.

喇维新说:我们利用学校教师的优势,积极承担培训民族地区师资的任务.从1991年起,学校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族中学签订了《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支援夏河藏族中学协议书》,对夏河县藏族中学实行对口帮扶,先后为夏河藏族中学培养汉藏“双语”教师30余人,大大加强了夏河藏族中学各学科的“双语”师资力量.为了进一步推进与夏河县藏族中学的协作力度,2010年4月,又续签协议,免费为其培训师资、校长和管理人员,建立专业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以及藏区课程教育改革及实验研究基地等,加大了教育扶贫力度.

在为甘肃民族地区教师职后培训方面,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喇维新举例说:受甘肃省教育厅委托, 2010年—2012年连续举办了三期全省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近500余名; 2010年—2012年承担民族教育专项培训、甘肃省藏区高中校长100余名校长的培训任务;2011年—2012年完成了民族教育专项培训,为甘南州、临夏州、天祝县和肃南县培训了450余名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

实验区建设:在创新中谋发展

近年来,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积极参与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联合国UNDP403项目等国际项目.还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加大改革研究,坚持“走出去”的办学思路,通过建立民族教育实验区(基地、点),实地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方向、少数民族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课题.

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了包括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少数民族远程教育、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以及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在内的民族教育实验区(基地、点)近20个,广泛开展以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各类研究实验.

喇维新介绍说,2004年,学校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签署了建立民族教育实验区协议,全面完成了一起合作协议工作.2011年8月,双方又签署了二期合作协议,全面承担了临夏州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中小学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民族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008年9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多功能研究实验区,每年在阿克苏地区承担为期1年的实习支教,已先后派出7批共计1000余人的实习支教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双语”教学和支教工作.

2011年9月,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签署了共建民族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两批18名中、小学校级管理干部和42名骨干学科教师来西北师范大学附中、二附中和附小挂职交流培训.2012年8月,学校选派了外国语学院的专家为该县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辅导讲座,得到了广泛好评.

另外,学校充分发挥成人继续教育在西部地区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民族师资短训班、专业讲习班和高级研修班等,接受各层次的民族进修生、代培生和民族宗教人士的培训,使得培训的面大大拓宽.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走出了一条从内涵式发展到外延伸展的创新路子,促进了学校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喇维新这样评价道.

学校因此曾3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中组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团、甘肃省授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