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台湾上大学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1 浏览:18913

虽然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手,但孩子们依然烦躁不已.

“保险要到哪里办”、“怎么开”、“去哪体检”、“需要公证哪些文件”等所有这些困扰,都缘于那一纸用繁体字印成的录取通知.

当然,要想跨越海峡,如期踏进校门,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在踏上那块与大陆隔绝六十多年的土地之前,陌生感与好奇心在他们内心激荡,唯一亲切又熟悉的只有那个名字―台湾.

招收大陆生的想法,最早发轫在台湾学术界,之后被引入政界.从十多年前首度提出,到2010年8月台湾“立法院”正式通过“陆生三法”,前后经过了6任“教育部长”.

2011年是台湾高校第一次大规模登陆.参与招生的134所院校中,公立院校48所、私立院校86所,招生总数本科1488名,硕士、博士研究生653名.台湾方面要求公立大学只能招研究生,那些刚刚高中毕业的大陆孩子们,只能报私立院校.

之所以限制公立大学招收大陆本科生,这与台湾民众担心资源被分割有关.公立与私立的主要区别是公立学费便宜―在台湾,一个学生如果念公立学校,每年“政府”要投入10万―2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2.2万到4.4万元)经费.

在报名之前,多数大陆高中生对台湾高校只是一知半解,决定去台湾读书纯属偶然,厦门高中生马宏就是其中一个.

马宏是学画画的,原有出国念书的打算.有一天,马宏碰巧看到《厦门商报》报道台湾到大陆招生的事,全家商量后就决定报名试试看.“他的成绩在大陆上不了重点艺术院校,老师也说,一般省内三本学校在设计方面没法跟台湾比,不如让他出去体验一下.”马宏的妈妈说.

事实上,海峡两岸招生怎么写作中心也不明白台湾的学校怎么分类,他们最初在介绍台湾学校时备注了一段话“所有台湾的私立大学就是一般大学,科技大学等同大陆的职业院校”.

这句备注让学生家长十分紧张,以至于没人报考科技大学.民间网站“台湾教育在线”的创办者林仲华觉得这很可笑:“台湾的科技大学甚至能开博士点,怎么能当作职业院校呢?”

科技大学是台湾教育的一大特色,最早叫专科学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提供了大量低层次的技术劳动力,推动了台湾经济腾飞.如今,台湾的社会经济向高技术产业、怎么写作业转型,科技大学也跟着向本科、硕士和博士方向发展.而科技大学也有私立和公立之分,比如公立的高雄餐旅大学,就在餐旅方面位列全亚洲第一名.

6月17日,当陆生报考台湾各大学的报名时间截止时,共有1266人缴费确定,最多人报考的是辅仁大学.原本计划招收40人的辅仁大学,竟有1037人完成缴费,最终校方把招生人数增加到了99人,全是一本线以上的学生.

台湾校园里的生活究竟如何?做过交换生的大陆同学体会最为直接.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章廉曾在辅仁大学做交换生,他的感觉是“两岸教学差别不大,但是学生态度差别很大”.

在他看来,辅仁的台湾生上课不认真,临考不复习,考试成绩巨差.大陆生则会在临考的礼拜通宵背书.“基本上大陆交换生都是拿全班第一名.”

读书不用心的台湾生,也不像大陆学生那样伸手向家长要钱,在他们的思维体系里,进入大学等同于走入社会,跟家人要钱是会被笑话的.曾赴台湾交换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强静雅说:“周围的台湾同学都比较辛苦,上完课大多数同学会去打工,晚上下班回到宿舍都要深夜一两点.”

台湾教育问题专家石咏琦觉得这很平常,“台湾学生本来就混个文凭而已”.她同时也认为,“在大陆念书念出个书呆子来用处也不大”.

在台北大学教书的郑又平接触过十几个大陆交换生,他发现,“课堂上大陆同学通常是沉默的”.不过,当抽中大陆生回答问题时,对方的发言往往“让人眼睛一亮”.有一次,在他的政府与企业管理课上,一个叫唐离的复旦大学同学,娓娓道来一本厚达三五百页的书的精华,“他的发言让全班都震惊了,用一句俏皮话说,他读书读得如此之透让五六十个台湾同学昏倒”.

两岸同学的差异,更多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在有关政治、社会或者经贸议题上,大陆同学常常直觉地强调国家的角色;台湾同学则倾向于市场或者民间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台湾同学好谈政治,习惯于“批评政府”,大陆同学则几乎没有这个意识.在台湾人眼里,统跟独是个选择题,从小到大就被告知“政治是可以讨论的”,但这却是大陆人“触及底线的问题”.

台湾的游行很常见,学校外面时常有不同党派的活动.台湾辅仁大学教师张于真发现,来交换的大陆同学行为都很小心,“他们其实很想去看看,但是又好像不敢去”.

很多交换生去了台湾才知道,台湾年轻人并不了解大陆,“他们知道大陆的领导人有、温家宝,但分不清二者是什么关系”.

但是,同源同种的两岸年轻人,各自成长的经验里有很多共通的内容,彼此间可以零距离互动.而去台湾念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台湾社会中蕴藏的多元价值、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让他们很容易去化解老一辈的尴尬.对于对方社会的误解,也可以一笑置之.”郑又平说.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QS公布的2011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台湾共有11所晋身前百大,排名最靠前的台湾大学名列第21.但是,从规模和数量来看,大陆高校远超过台湾,香港更是名校云集,在前十名中就占了三席.

“台湾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文化主体性,有着与大陆相同的文化根源.”辅仁大学教务长刘兆明说,香港就是写办文化,基本上没有文化的根.

“大陆生赴台求学主要受推动力和拉力的影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张宝蓉分析,推动力就是大陆升学竞争激烈,考生多但教育资源稀缺,学生不得不考虑去境外上大学.“拉力则是境外学校提供的优厚教育环境,包括奖学金、打工和就业机会等.”

但是,台湾教育部门制定的“三限六不”招生政策,不允许大陆生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等措施,显然减损了大陆生赴台的积极性.张宝蓉认为:“台湾第一次在大陆招生,更多是推动力在起作用,拉力没显示出来.”


2011年,包括北京三名文科状元在内的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共291人选择香港高校,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最终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并获得56万港币全额奖学金―这些都是推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为“拉力不足”,让一些即便已经被录取的大陆生,也决定放弃.7月6日下午,台湾在大陆招收的首届学士班名单最终确认,在被录取的1015人当中,有超过1/4的人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被辅仁大学营养学系录取的福建女孩隽琪,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台湾了.她觉得“专业不好,而且将来的目标是出国,需要把外语学好”.现在,她还在等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消息.

入学率低的状况已被台湾当局注意到.7月7日,台湾“教育部次长”林聪明说,首拨大陆学生赴台达标率约45.5%,主因在宣传时间太短、“三限六不”规定严格,明年将考虑公立大学也可以招收大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