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化道路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69 浏览:3304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概念,提出建设一支较高质量,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必须严格准入、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拓展空间,使队伍建设规范化、科学化、职业化.

【关 键 词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46(2009)02-0120-0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配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部文件中还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纵观全国高校,终生从事辅导员岗位的寥寥无几,辅导员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更处于“襁褓”之中,下面笔者就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设想与展望.

一、严格准入,优化队伍政治结构

要把好准入关,优化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结构.选拔政治坚定、思想素质好、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业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高校辅导员,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在选拔上,要打破地域观念,坚持“内选”与“外引”相结合,即注重在本校的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也应总是面向外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在选拔时,要打破专业的平衡观念,坚持“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既要坚持专业的兼容性,也应适当地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专业倾斜.在选拔辅导员时,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辅导员的总体人数和群体结构,从源头把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辅导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以老带新、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队伍.

二、建章立制,设置专项职称系列

科学的建章立制,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校应制定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诸如《辅导员任职资格条例》、《辅导员工作职责条例》、《辅导员培训进修制度》、《辅导员晋升奖励制度》等等,从而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纳入科学的轨道,使之规范化、科学化、连续化.

高校辅导员普遍认为自身地位不高,工作本身没有吸引力.一些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较长的人员,他们的职称、职级、物质待遇与学校其他成员相比明显缺乏优势,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更加不利于新时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首先就要将辅导员工作做为一种行业、一项事业.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成为大学事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在美国的大学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独立设有规范性、制度性强,实行垂直化管理,分工细致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机构.美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为大学学生事务部分培养数以千计的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将学生事务做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博士的培养计划中,就有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

在中国有上百所大学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含研究生学位),但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大都成为“两课”教师,没有直接从事学生工作,没有形成一条直接向高校输送学生管理工作专职人才的道路.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可将单独设置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就此专业评定职称,促进高等教育学领域从事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鼓励辅导员就读此专业研究生学位,培养出一批有学生工作经验、专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才,实现高等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三、健全体系,科学“养用结合”机制

建立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首先就在“养”,即健全辅导员教育培训体系.辅导员培训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辅导员必需的各类专业知识及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建立培训基地,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具体可分为: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辅导员培训、心理辅导专业辅导员培训、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培训.在健全培训体系之外,还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辅导员工作在最基层,责任大,压力也大,因此提高他们的待遇,这是发挥他们主动积极性的前提.

另外,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体系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在辅导员岗位职责范围内,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按照学生评议、院部评议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评议相结合,通过召开座谈会、填写问卷、进行网上评议等形式,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密切挂钩.


四、拓展空间,解决出路和待遇问题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一长,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名的失落,有的还影响到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同时辅导员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的同时年龄也随之增长,与学生年龄拉开了距离,不易于交流沟通,且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工作程式化和老化,不易接受新鲜事物而有碍发展.为此要在优中选优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真正消除辅导员的前瞻之忧,对辅导员将来的发展方向作适当的分流,在流动中稳定骨干,在动态平衡中优化结构.

第一、把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后备青年干部、党政管理骨干、“两课”学科专业骨干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源头之一.对其中特别优秀者要推到学校重要岗位任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并且表现突出者,如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学校应安排其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对希望从事社会其他工作的同志,学校也应积极向外推荐和输送.具有学生管理实践经验且理论较强的辅导员应成为选调“两课”教师的主要来源,要作为“两课”学科专业骨干培养.

第二、培养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队伍.鼓励并创造条件,使部分优秀辅导员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走职业化道路,成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素养和运用能力的职业辅导员,成为辅导员实际工作和理论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