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妨碍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71 浏览:82528

摘 要 :本研究探究大学生的自我妨碍与人格特质之间的明确关系,采用Rhodewalt编制的“自我妨碍量表”(SHS)及McCrae和Costa编制的“简易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对珠海某高校17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47人,女生129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妨碍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妨碍,责任心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大学生自我妨碍.这说明大学生人格特质能够很好地预测其自我妨碍.

关 键 词 :自我妨碍 大五人格 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自我妨碍”这一概念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出了各种界定,而综观各种定义来看,自我妨碍即成就情境中的一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其目的是为自己潜在的失败创造条件并寻找合理的借口,而使将来不至于用自己缺乏能力来解释自己的失败.这样,自我妨碍就成为阻碍个体成功内部性强有力的障碍,而也同时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杨丽,2009).

大学期间是个体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段时间会面临各种各样任务的挑战.有研究显示,学生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行为策略,通过行动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设置障碍,如考前酗酒、故意拖延、故意减少努力、缩短练习时间以及选择难以完成的任务等.或者为了维持自身良好的形象,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或者过分夸大成功中存在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具有状态性特质的事件,如紧张、焦虑、抑郁、身体不适等,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的努力(尚丽娟,2005).一些研究表明,这些自我妨碍往往是受个体特质因素的影响,如Ross等人发觉神经质越高的个体,自我妨碍往往越强.相反,责任心意识越高的个体,自我妨碍就相对较弱(李晓东、袁冬华、孟威佳,2004).

一般测量个体的自我妨碍大多采用Jones和Rhodewalt于1982年编制的自我妨碍量表(self-handicapping scale,简称SHS).它把自我妨碍看成一种特质,主要测查个体自我妨碍的一般趋势.而McCrae和Costa(1992)编制的大五人格测试量表NEO-FFI则是测量人格特质的比较成熟的工具.然而,虽然国内有些研究探讨过自我妨碍和人格特质的关系,但是回顾过往研究,结论主要集中于“自我妨碍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且不同的人格类型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不同”.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究竟个体的哪些特质能够很好地预测个体自我妨碍?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妨碍和其人格特质的明确关系,查明何种类型的人格特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大学生自我妨碍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珠海市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共2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和访谈,其中有效问卷为176份(包括男生49人,女生127人),回收有效率为88%.

(二)研究工具

自我妨碍问卷(SHS)

《自我妨碍问卷》(SHS)由Rhodewalt编制,量表共25个项目,采用1-6六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妨碍的程度越高.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到本土化的特征,因此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经过项目分析后(取被试总分的上下27%进行高低分组,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二组在每个题目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高低两组在3、11、13、22、24这五道题目的得分上不显著,予以删除.其余项目中,6、10、12、14、20、22、25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0,成弱相关,因此也将其删除.最后,问卷剩余14个项目),得出一个只有14个项目的量表.删除部分题目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等于0.6678,可以接受.

《简易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由McCrae和Costa在NEO-PI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共60个项目,采用1-5五点记分,包括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分量表.NEO-FFI已被我国学者证明,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人格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构.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 软件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数据结果

(一)大学生自我妨碍和人格特质得分的总体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我妨碍得分上的平均值高于3分,说明总体上,大学生群体还是存在一定的自我妨碍.从表2不难看出,大学生群体的宜人性和责任心特质较高.

表1 自我妨碍总体情况描述表

表2大学生大五人格描述统计

(二)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自我妨碍及其大五人格进行相关分析,详情如下表:

表3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大五人格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如上表所示,大学生自我妨碍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478,p等于0.000<0.001;与外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32,p=0.002<0.01;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r=-0.221,p=0.003<0.01;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r=-0.363,p=0.000<0.001.

(三)大学生大五人格对自我妨碍与的预测

以大五人格为自变量,自我妨碍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4 大学生自我妨碍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如上表所示,五个预测变量中,外倾性、开放性和宜人性这三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不显著,即它们对于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有限.而神经质和责任心这两个变量对于自我妨碍的回归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t(170)=5.21,p=0.000<0.001,t(170)=-3.03,p=0.003<0.01.其中,神经质这一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0,为最大,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多元相关系数R为0.478,多元决定系数R2=0.229,说明有22.9%的自我妨碍变化可以用神经质来解释.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回归方程显著,F(1,174)=51.561,p=0.000<0.001,F(1,174)=10.066,p=0.002<0.01,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度很好.且共线性检验显示,两变量的容忍度为0.874,方差膨胀因子(VIF)为1.145,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接受.

四、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妨碍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妨碍现象.总体平均分达到了3.28分,最高分为4.85分,说明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不少学生会通过自我妨碍这一方式应对成就情境带来的压力以维护自我价值感.毛晋平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较喜欢采用自我妨碍策略来维护自我价值感,调节自己的学习动机与成就行为(毛晋平,2007).对此结果的解释可能在于,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其自我认识更主动,自我评价更客观,自我体验更深刻.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独立性的发展使他们强烈需要肯定自己、保护自己、发展自己(黄希庭,徐凤姝,1988).当预期到成就情境对自我价值存在挑战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一些认知或行为上的策略,以保护自我价值不受损害,其中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我妨碍这一回避的方式来维护自我价值.对于为什么有些学生会选择自我妨碍这种逃避而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大学生自我妨碍和大五人格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妨碍会受到其大五人格的影响,且不同人格特质对于自我妨碍的影响不同.自我妨碍与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都呈显著相关,其中只有神经质与自我妨碍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其他三个人格特质都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本次研究的结果与Ross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这说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大五人格对自我妨碍具有普遍影响.杨丽(2009)的研究结果则有所不同,结果显示外倾性与自我妨碍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正好相反.而张靓晶(2008)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本研究,虽然她用来测人格的量表选用的是《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然而其中包括的外向性这一维度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界定相近,其研究结果为外向性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张靓晶,2008).

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大五人格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和责任心对于自我妨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对于自我妨碍的预测性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0.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张靓晶的研究结果显示,外向性对于自我妨碍的预测性最大(张靓晶,2008),与本次研究结果不一致.


神经质的学生常表现出焦虑、冲动、紧张、抑郁等特点,他们的自我概念不稳定,时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更强烈,常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而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在成就情境中,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能力不自信,更能体验到成就情境对于自我价值的威胁,从而更易采取自我妨碍的策略以回避可能对自我价值造成的损害.已有研究发现,神经质学生比情绪稳定的学生学习表现更差,回避动机更强,成就动机更低(何小蕾,2004;Keera & Steven, 2005; Basato, Prins, Elshout & Hamaker,1999).

责任心通常表现为勤奋、可靠、自律等.有责任心的学生通常对于自己的学业能力更自信,成就动机水平高,回避动机较低(何小蕾,2004),其自我妨碍也较少.已有研究也表明,责任心与积极应对呈显著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