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34 浏览:11171

当前,数学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所谓数学阅读理解题目是先给出一段数学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种题目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知识的交汇性强、构思新颖、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考查比较全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类比能力、概括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很多高中生对此类题目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多年数学教学,现结合新课程,就培养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总结如下:

一、激发高中生数学阅读动机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享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

随着高中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让高中生在数学阅读中像阅读文学作品时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般地欣赏、感受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美,如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并且让高中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给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所带来的帮助,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效果,还可通过紧扣概念、质疑问难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阅读”中来,让学生通过对照阅读材料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新结论,获得一种阅读成功的愉悦感,强化学生阅读动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他们有其自己特殊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解读图形,来发现其各自的优美独到之处.

二、培养高中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列好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在学生在进入阅读前,通过阅读提纲把学生领进教材,用提纲中的问题进行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有了目的性,大概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涉及什么样的问题,是否能通过阅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可直接回答,哪些问题还需要深层考虑,对于暂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逐渐提高阅读效率.


2.利用粗读、细读、精读的自学阅读方法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也是指导学生更有效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一环.阅读方法一般有“粗读”、“细读”、“精读”、“粗读”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来了解数学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结论,是一种比较粗糙的、不很精确的、低水平的读,是区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读;“细读”是拿着笔对内容逐字逐句地读,要钻研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并对重点语言进行词语解码、分析重点内容的外显、内隐意义;“精读”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精确而清晰的认识的程度.这三种阅读方法是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也适宜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当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数学语言较流畅,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时,可采用粗读;当数学知识点需要通过想象、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时,则须用精读.

3.咬文嚼字,把握文字内涵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又不同于语文阅读.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定义、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增加与增加到的区别.数学教材中定义、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三、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仔细观察数学符号的特点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形象化的,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符号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数学的语言正是由一些符号和记号组成的语言,如运算定律、公式、法则都是用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学符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准确、明了地使别人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概念;二是书写简便.常见的数学符号有四类:①元素符号,即表示数或图形的符号.如数字0、1、2、38,表示数的字母a、b、x、y、z,表示角的符号,表示角的度数“O”,实数集R;②关系符号,如等于、<、>等;③运算符号,如+、x、一、*、:;④辅助符号,如括号( ).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要能从材料中判断出哪些是数学符号语言,是那一类数学符号,并观察其特点,看是一个抽象的标志,还是用字母来表示,或是一个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再去理解数学符号语言的含义.

2.研读数学符号内涵

观察了数学符号的特点之后,就应阅读理解符号语言的内涵,此数学符号语言是否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否是用字母或某一个特殊符号来表示的等等.判断所表示的是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计算公式,或者是表示现实问题和各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或者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或者是用于计算(或预测)某个未给出的或不易直观得到的值,或是用于判断或证明某一个结论等等.

3.合理应用数学符号语言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阅读所得数学符号语言的内涵后,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主要是指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和语言表示之间的转换;要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即将问题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再选择算法,进行符号运算.符号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符号感的基础.通过数学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到符号引入的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逐步走进符号化的数学世界,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因素.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