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65 浏览:156860

摘 要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

关 键 词 :高中物理;判断,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08-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局面,年轻一代应该不仅能够接受现成的真理,更需要树立不断探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气,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对21世纪人才而言,必须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要从最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见性,这是主体精神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的工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创设情境,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思考.在物理教学时,对那些基本概念、定理、定律不能匆匆带过,忙于让学生记结论、背题型、背解法,硬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是要不得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子卜么叫能力宁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才一是能力".如此,我们的学生忘掉了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之后还剩下什么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创设情境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逐渐学会思考.

2.创设条件,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物理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检测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检测说,修改检测说(或模型),再到实际中检验等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就应设法创设情景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的.教材编写时,要反映出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习、体会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就教的方面而言,脱离开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单独教条式地讲述方法,学生也许会知道一些正确方法,但终究不能成为自己能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就学的方面来说,就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做到"逐步体会".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体会".硬向学生"灌输",和"教会学生思考",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我以为,应当大力提倡后者.

3.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讲解都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讲解过细会造成这样的弊端:不分主次,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知道甚么是基本规律,甚么是对某种情景的具体结论,而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从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而是机械地记住某些具体的结论,甚至乱用具体结论,乱套公式,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老师不讲就不会,也就是说,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较大.因此,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过程,都要注意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所谓讲清,是指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关键性的问题等.总之,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所谓不能全讲清,是指给学生留出余地,要学生自己去钻研,或曰"逼迫"学生思考的意思.这类问题可以是: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的归纳,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概括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知识的方法等等.总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独立解决上述这类问题.

4.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处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习题要做得精,即每做一题,都要独立地分析清楚所提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独立地运用有关概念规律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这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合学生情况的恰当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在学习概念规律时,既要讲清,又不全讲清,在做习题时,要独立分析,"心服口服",同样,在复习时,复习提纲也不宜全由教师提供,要学生自己列出提纲,不全面、不准确都没有关系,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一个好的提纲,这比照抄教师的提纲或照抄板书要好,因为这经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印象更深刻.教材要为学生复习提供条件,要有启发性,要有系统性,要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概括.


总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从小问题做起,点滴渗透.老师应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以及知识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等等,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问题,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意识.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这样才能逐步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将对学生的最终成才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