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引导我们到战斗的路上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82 浏览:118499

理想的磁石

我们对于革命的文学事业,不只是单纯地发生兴趣,而且把它做为一生事业的理想.献身于革命的文学事业,希望将来能够成为文艺战线上的小兵:就是这理想的磁石,时刻吸引着我们前进.

一九五三年,我们都从山东大学中国语文系毕业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两个人,一个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研究生,一个成为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员.学习与工作岗位的改变,对我们是一个考验.从此放弃文学事业的理想呢,还是既专心于现在的学习与工作,而又不放弃文学事业的钻研?为了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会经有过短暂的失望与痛苦,思想上一时之间不能安定下来,但是,在党、团组织不断的教育和鼓励之下,我们逐渐地发觉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不仅使目前的学习与工作受到损失,而且会使文学一业的理想消沉下去,那样反而证明了自己对于理想缺少顽强的坚持性与恒久的毅力.我们从思想上肯定:目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一定要担负起来;而我们从事文学事业的理想,也一定坚持下去.这样做当然是会有困难一分困 难,我们便应该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战胜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对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心,终于又把我们鼓舞起来.我们想起了光荣的导师鲁迅,他在那亲困难的条件下,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钟.我们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死亡日益逼近的情况下,这创造出那样光辉灿烂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的年代的青人,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得住他们呢?况且,我们现在的工作和学习岗位,对于我们从事文学事业的理想,并非矛盾而不可统五的,我们可以把目前的工作和学习同从事文学事业的理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之暇,从事文学研究.对于事业和理想,我们不应该抱着等待秋季丰收的幻想,而应该先看到的是春耕时辛勤的劳动,就这样,我们坚持要长期战斗在文学的散兵线上.

在探求的路上

战斗需要力量,需要无穷的力量.

真诚的友谊,共同的事业心,就成了我们互相激动的力量.

我们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注视着文学战线上的动态,兴奋地阅读着每一部新出的作品.周末和星期日成了互相交换学习心得的日子,我们往往不间断地坐在一起讨论和争吵 文学问题,我们也互相付阅自己写的分析和批评文学伤口的文章,严格地提出批评的意见,互相督促着.当时,我们还只是在摸索中,还没有找到讨文学研究工作稳定的努力方向.我们两个的志趣也各不同,一个继续在写着分析和评价“水浒”的文章;一个广泛地阅读着苏联文学的作品,企图吸取先进的经验,来研究文学理论、与整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上的基本问题.新本“水浒 ”、“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出版,以及李希凡在一九五四年四月号“文史 哲”月刊上发表的关于“水浒”评价问题的文章,使我们共同走向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道路.文艺界对于古典文学的沉默,和母校出版的“文史哲”月刊的屡次失约稿与鼓励,促使我们对古典文学的进一步重视.但是,我们不能系统地去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客观的环境连最起码的条件也不具备;因此,只好先重点地去研究几部有名的巨著.我们重新阅读了新本红楼梦,它那深刻 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再一次吸引了我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也就从此萌芽了.

恰恰在这时,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在“新建设”三月号发表了.他那种对红楼梦的内容与形式的大肆歪曲,露骨的反现实主义的唯心论的观点,激起了我们的义愤,并由此联想到他的“红楼梦研究”一书.他三十年前的意见,又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出现了.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交换了意见.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对优秀的古典遗产的自豪感,迫使我们不能容忍这种歪曲,觉得应该马上给以反击.

要进行反击,光凭模糊的感觉与热情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科学的观点.以前我们也写过一些文章,但写这样的文章,却还是缺少经验的.因此,为了顺利地进行战斗,我们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共同定了计划.我们反覆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与美学问题的著作.同时也反覆仔细地阅读了经楼梦.从对这部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直接感受中,研究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红楼梦研究”的反动观点.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创造了

一些帮助深入和巩固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深入钻研问题及论点的形成,起过很大的作用.例如,我们读书的时间少、不集中,遇到问题不能马上进行全面的研究,于是只好用纸条简单地记下来,夹在书中.我们不放松一点一滴的感受和怀疑,及时记下可提供思索的问题,书上能够引起联想的符号.读完全书,重新翻一遍,再确定各种问题的性质,检查理解的正确与否.自然,通过检查、思索,也有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这现象在阅读“红楼梦研究”中出现最多.从这些错误里面,也接受了教训.即对资产阶级的观点和方法,不能放松一点警惕,要逶过它粉饰了的词句,挖掘它有害的实质,更要的是要时时刻刻记住从它完整的思想体系去考察.应该承认,在初次阅读俞平伯的著作过程里,像大家一样,在某些细节上曾大上其当,被其迷惑.但也正是因为上了当,才更深刻地体会到它的危害性,因而也教训了我们要进一步地武装自己.


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红楼梦简论”所获得的成果是不一致的.我们住在两个地方,各自拟了一个提纲.一个是从前平伯混乱的文学概念上总结了他对文学的形式主义、唯心论的观点;一侧是纵他的反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上批判了他的反动观点.经过了讨论和争辩,决定以第二个提纲为基础,用第一个提纲丰富它,拟定了淅提纲.然后,由一个执笔,草第一遍稿.这就是“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的雕型”.

创作实践是我们研究成果的实际检验.第一遍稿的完成.证明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问题提的不尖锐,逻辑系统比较紊乱.同时,也没有把俞平伯的有关的著作联系起来,彻底揭露他反动观点的一贯性.但文章的骨架已经构成,材料涉及得也还全面,这就提供给写第二遍稿以很好的基础.这时我们并没有灰心,却更增强了信心.我们想,如果再进一步的努力,还会写的更好一些.于是仔细地分析了文章的缺点,明确了主要的问题,然后由第二个人开始写第二遍稿.这就是“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的初步完成稿.这之后,我们就着手对文章作技术上的加工整理.这说明我们的许多论点并不是震感式的突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断的创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与此同时,也就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深刻地感到这个批评工作加重要.稿子完成了,我们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以至在很长的时间内,批评这篇文章的缺点.就成为我们谈话的主要内容.但是为了及时地与俞平伯战斗,我们也就不可能进行长期的修改,于是只好把这比较粗糙的稿子发了出去.此后,由于思想的提高,更加感觉到有系统地批判俞平伯的著作的必要.我们怀着对资产阶级思想馀毒的深刻憎恨,大胆地将旧权威的无形压力置之于不顾,勇敢地突破了他们的樊笼.因此,在“评‘红楼梦研究’”中就渗透了这样的情绪,并且进一步地把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观点和方法,和胡适的思想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批判.因为已有了为第一篇稿子的经验,在为“评《红楼梦研究》”时就比较顺利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