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21 浏览:33975

【摘 要 】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提升语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 键 词 】语文素质;学习习惯;培养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渔”,而非简单地给予“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学生听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课要与教师同步思维,与教师思路相同的地方及时肯定,不同的地方及时调节.听课中遇到的疑难用铅笔打下各种符号,表示各类问题.例如,没有听懂的问题,似懂非懂的问题以及联想到的有关问题等等,课后再思考或生生之间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接受情况,要特别注重心理换位.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处理教材的最佳方案.

2.教学生记笔记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中学教材里基础性的知识较多,学生要注重识记、积累.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知识和听课中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其具体措施如下:

(1)记提纲.教师讲课的提纲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在实践中体会而列出的,它反映了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系统和重点.同时,它对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及复习起“桥粱”作用.

(2)记异处.所谓异处,就是多于课本的内容.教师讲课时除了对授课内容或详或略做恰当的处理外,往往还会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补充的内容有例题、方法以及对疑难问题的解析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启迪思维等很有帮助.所以要求学生将这些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丰富.

(3)记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记下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某些思维观点等,以便课后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点.

(4)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记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此外,对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也要及时记下来,这对学生自己而言一是肯定自己,二是增强学习信心,三是调动学习积极性.

3.教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会学生自学,是学生能独立掌握知识、运用如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会有着很大的捉进作用.为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是阅读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课本,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功.相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收获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阅读是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边作记号,领会了再读下去.对重要的内容要重复读,对难点内容还要展开讨论,对于例题,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对预习阅读的不懂之处,可先作记号,作为听课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的有意注意,还可提高听课的效果.为提高听课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一些巩固已有知识并向新学知识过渡的提纲,以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此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积极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还不太成熟阶段,教师还要多充当“导读”的角色,多点拨自学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多获效益.当然,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辅导和总结工作.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只有通过经常、台理、有效的活动来强化,并要及时检查自学效果,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4.教学生会思维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通过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发展,但要注意:问题如何提出,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都要精心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思维、发展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5.教学生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兴趣,启发学生弄清各种概念的内在联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关键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找错、辨错、改错,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对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对提出有创建性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充分肯定其积极思考的精神,对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

6.教学生会审题

作业和练习是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做题时,首先要反复领会题目的意图,仔细审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地对练习题、复习题、思考题进行筛选,使其适度、适量和精炼,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教学生会总结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每当讲完一个概念,讲完一道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完一个章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后理清思路,将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若学生的归类、总结有不完善之处,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矫正,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多层次、多角度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学生就会积累成一种学习经验,这就是学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学法的指导,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爱心、耐心、决心、恒心.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意义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