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41 浏览:129571

一、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创设校内交流平台

我们数学组共9人,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大组备教法,小组备学案.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构建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一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周都有一位同志上一节研讨课,由该同志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其他同志要对该同志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需怎样改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课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尤其在教学新改革之后,共同研究,努力创设预习提纲模式,形成预习共案以及回归性检测试题.这样使教学更加精细化,检测更加规范化、典型化.

二、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改实验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情景展示生活化.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就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

第二,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容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学习兴趣递增.例如,2011年中招考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题选择路径问题、第(4)折纸问题、第(6)靠梯子问题等都对学生动作操能力、应用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做法是学生能亲手实验,如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

第三,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的、外向的、开放的,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提倡一题多解;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

三、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在学习三三六教学模式之后,在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实行了预习提纲式上预习课,使学生在预习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达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在展示课上学生各显其能,将知识点充分展示,进一步深化.在反馈课上学生互考、互评、互教、互动,让学生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动成效显著.学生自创教具、学具,形象真实,他们利用折纸、图案设计、模型演绎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思维,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表达和论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和搜集材料的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