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阅读法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15 浏览:142745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首先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中的阅读方法

(一)细读法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二)提纲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旬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人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即弄清“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

(三)融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只言片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养成自觉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自觉阅读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阅读和课后温习阅读人手.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促使学生主动预习.新授前,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提高学习的质量.

(二)养成读练结合的习惯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