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习不再零开始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73 浏览:141790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介于此,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会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

首先,教师从低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高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不同的年级,预习的内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低年级在教学中,我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

一读二画三提问.一读:运用旧知读一读要学的内容.要求读三遍.第一遍:借助拼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粗知大意.二画:自己读不准确字、词,或者是不理解的词句.三提问: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中高年级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师列出自学提纲.

2.学生借纲自学.

3.小组合作、平衡知识差异、趋于知识最优化水平.

4.课堂交流、质疑、反馈、知识内化.

比如,在《中华少年》一诗中涉及很多典故、名人、古诗词等,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给学生解释,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实验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