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18 浏览:129801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检测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等.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等于?

1+3+5等于?

1+3+5+7等于?

1+3+5+7+9等于?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

1.激活思维动机,促进积极思维.

维持学生完成思维的内部力量是思维的动机.只有思维的目的符合个人的或兴趣时,才会产生这种内在的积极性.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儿童特点激发思维兴趣.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与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的特点,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有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使他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进而产生学习的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每次活动除安排集体探索,小组讨论等形式外,还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思维方式展开思考,并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以保证学生思维兴趣,逐步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萌发创新意识.

2.发展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有独到的创见性,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7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正方体的体积3×3×3等于27(立方分米).再求圆锥的高27÷27÷1/3等于3(分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方法,如:1÷1/3等于3(分米).在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自编应用题,或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变换练习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例如教学“修一条水渠2400米,前4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学生在得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求异思维.在得出其他解法之后,可以寻求一种更为简捷的办法:4÷20%-4等于16(天).总而言之,只要在授课时,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多变的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一个教育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的未来着想,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指导预习.传统的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节.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一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么学”两方面加以指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上的小数点怎样确定?(3)如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及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让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认识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训练多感官参与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指导训练,逐步使(下转第39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邱秋连

(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中心学校福建武平3643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在教学中, 应激发学生 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古人曰:“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就越细致,反应越敏捷,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也越有成效.因此,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是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后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 主人

二、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说自己想说的.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教风、学风,以解放学生被动受教的地位,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教学“认数1―5”这一课,实际上,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接受了一定的启蒙教育,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这些阿拉伯数字,在知识上并不是零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播放生动的儿童乐园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场景,使学生从情绪上产生共鸣,立刻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并不急于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甚至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提出数学问题:“这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样慢慢引入所教的新知识.


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说自己想说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建立平等互助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遵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问”.课堂教学要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组织形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四、游戏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力容易分散,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习的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后,安排了一个游戏“摘苹果”,以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当菜农,并戴上头饰,拿着一道算式在贴满苹果的苹果树上找对应的得数的苹果,其余学生当裁判,看看小果农有没有找对,这样学生能在愉快活动中巩固知识.其实,游戏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如:小猫钓鱼、找朋友等等.

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只要稍加装饰,也会深受学生的欢迎的,如:判断题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昨天聪明的小猪做了四道题,大家帮小猪检查检查,看看它有没有做对,做的不对的帮它改正.”这样学生就会很积极的,很感兴趣的去完成,但一年级 的学生对固定不变的“老一套”容易产生厌烦,所以教学时要给学生新颖感,注意经常变换游戏.

在众多的游戏中,还有一种游戏叫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和小组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是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而夺红旗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互相帮助的精神,对于渗透思想教育是很有利的,而且学习气氛也会随之高涨,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游戏的设计也要有思考性,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游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开放”是一条必要的途径,“开放”是一种必须的手段.“开放”就是相信学生,“开放”就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开放”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到开放的愉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和谐、有效地发展. (上接第38页) 学生掌握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自觉边观察边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最后归纳总结出图形的特征.在学习应用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遇到难题时边读题边画出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想出解题策略,讲出解题思路的习惯.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如学习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后,出示2.33331÷7让学生判断该题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有的学生计算时,看到商开始重复出现“3”,便认为是循环小数,有同学却发现这题是可以除尽的,通过讨论就加深了对“循环小数“本质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