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5 浏览:20066

摘 要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小学生;数学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55-01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2.改进教育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带着信心主动学习.首先要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带上“放大镜”.这一点我们要注意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他们表扬;尤其是对“学困生”我要缩小其错误,放大其优点和“闪光点”,使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们感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一样的关爱,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不能墨守陈规,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空和文本.比如我们可以学习“洋思经验”,每天放晚学前给学生发新课预习提纲,让他们带着目标先自学新知.课中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自己在学习小组里围绕提纲和新知进行讲授,教师点拨 ;对普遍性的问题和难点、重点,教师进行集中讲解.课尾进行当堂训练.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使他们整节课都处在自己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3.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如果开场白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用“取经路上吃西瓜”的故事导入新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累又渴,路过一片瓜地,得到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沙僧,你把西瓜平均切成4块,每人吃1块吧.”猪八戒立刻叫起来:“每人才1块,太少了.”唐僧又道:“那就平均切成8块,每人吃2块吧.”猪八戒还嫌不够,说至少也要吃3块才够.唐僧只好叫沙僧把西瓜平均分成12块,每人吃3块.猪八戒于是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瓜.

老师接着出示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猪八戒吃3块与原来吃1块相比,他真的多吃西瓜了吗?这样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他们在一笑之余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5.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思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才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训练学生把验算看作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验算中,学生经过自我检验,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的能力.质疑问难应该是对师生双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更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向老师进行质疑.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思考.这方面教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一是不怕被学生问倒,更不能不懂装懂.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说明学生肯于动脑筋,虽然有时会把教师问住了,但教师不仅不应感到没面子,反而应该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