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54 浏览:18937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也是奥数教材中的经典名题.而新课标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面纱,正式编入教材,借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这也正是“数学广角”所承载的基本任务.通过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先的聪明才智,而且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2.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从中发现其特殊的规律.

(2)借助列表、画图、检测设、方程等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猜测尝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索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流程

1.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都知道:“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新课开始,我出示《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挑战性的提问“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唤起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既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心理铺垫,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呈现探究素材.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此环节考虑到“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探究学习,因此,我根据化难为易的思想,避繁就简,用这个数据较小的同类问题进行替换,消除了学生因为数据过大而产生的恐惧心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了探究的自信心.】


(2)出示探究提纲.

①从题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鸡和兔各有几只脚?(看似简单又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指向性问题,恰好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它的出示确保了学生自学的效果.)

②请自学课本第113―114页的内容,并标注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当学生俯下身子静心自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的自学表现,借助眼神或表情提示不够专注的学生,收集梳理学生自学时遇到的疑惑,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③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困难才合作,有问题才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作伙伴,可以是同桌互助,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互动,营造出活而不乱的学习氛围.)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在自学课本时往往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识,形成思考后的思维断点,产生模糊的认识.为了避免学生自学的盲目性,确保自学环节的实效,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我设计了以上三个探究提纲.】

3.汇报交流,深化理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已经有了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时组织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他们个个有话可说,争先表达,说出了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

(1)列表法:通过填写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多数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了所有答案,也就是“逐一列表法”.还有部分反应较快的学生受到“逐一列表法”的启发,通过估计,发现了鸡兔只数的大致范围,即“跳跃列表法”.更有甚者,提出了较为简便的“取中列表法”.

(这时我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正在学生得意之时,我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唤起了他们更强烈的表达.)

(2)画图法: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用“○”表示头,用“|”表示脚.先画8个头,有的学生给每个头下画了2只脚,共有16只脚,比题中给出的脚少了10只,2只2只地添,添5次刚好26只脚,得到笼中有3只鸡、5只兔;也有的学生给每个头下都画4只脚,结果比题中给出的脚多了6只,2只2只地划去,划3次后刚好是26只脚,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使抽象的鸡兔同笼问题直观化、生动化,也为理解检测设法做好了铺垫.】

(3)检测设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还发现了用“检测设法”解答此题的思路,先检测设全部都是鸡或全部都是兔,再计算实际与检测设之间总脚数的差,最后推理出鸡和兔的只数.

方法一:

解:设全是鸡.

8×2等于16(只脚)

26-16等于10(只脚)

兔:10÷(4-2)等于5(只)

鸡:8-5等于3(只)

答:有兔5只,有鸡3只.

(4)方程法:当有学生提出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分析说理的过程,突出了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方法一:

解:设有兔x只,有鸡(8-x)只.

4x+2(8-x)等于26

4x+16-2x等于26

16+2x等于26

2x等于26-16

x等于5

鸡:8-5等于3(只)

答:有兔5只,有鸡3只.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旨在使他们分享自学成果、产生思维共鸣,感受到同一个问题竟然有这么多的解法!整个课堂也因此而精彩不断.】

4.运用新知,回扣主题

以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经历自学找疑、合作解疑、交流提升的过程中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中所蕴含的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再去解决课前设问的《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回扣了主题.“你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114页阅读资料上来了.

5.变式练习,拓展延伸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大船乘6人,小船乘4人,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解决这两道“鸡兔同笼”的类似问题,强化了此数学广角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又拓宽了生活现象,体验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后继学习的兴趣.】

总之,本节课会因为我充分的预设而丰富,因为学生多样化的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