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史话(二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09 浏览:104367

薪俸和赏赐

从顺治、康熙到乾隆年间(1644-1795年),宦官的薪俸是由每月规定支给的米和给费钱及赏钱构成的.其中赏钱是给工作年头长、干得好的宦官的,年头少的没有.薪俸当然是人人都有,但根据等级有差别.四品督领侍每月是八两银子、八斗米,给费钱一贯三百,五品的宫殿正侍是七两银子、七斗米,给费钱一贯二百,六品的宫殿监正侍是六两银子、六斗米,给费钱一贯一百,六品的副宫殿监正侍是五两银子、五斗米,给费钱一贯,七品的副执守侍是四两银子、四斗米,给费钱一贯,八品的侍监是四两银子、四斗米,给费钱七百.无阶级的薪俸有三等:一等的每月三两银子、三斗米,给费钱六百,二等的二两五钱银子、二斗五升米,给费钱六百,三等的是二两银子、二斗米,给费钱六百.

在各个亲王、郡王、贵族等外府干活的宦官薪俸较低.他们和宫中的宦官同样,有官位等级,但是他们的薪俸不是来自宫廷,而是由各外府支付.外府有大府、小府、富府、穷府,所以同一等级的薪俸也各自有差.当然,大府、富府的钱多,小府、穷府的钱少.

譬如,宣统时的恭王府、庆王府、醇王府是大府,在这些府邸干活的宦官每月支付的银两是首席太监四两,回事太监二两,小太监一两多,其他的诸如茶房、膳房、司房、药房、殿上及杂役等只给一两二钱.刘新桥在醇王府干了十年,月薪是二圆,在贵族毓朗府干活的田壁臣每月仅三圆,也没有其他的津贴,是很贫穷的,不能写新衣服,破了就打个补丁.

与此相反,在宫廷里的宦官除了正规的薪俸外,每年还有节赏、寿赏、加班赏等名目繁多的赏赐.其中,特别是皇子出生和皇帝成婚时,金额很大.赏赐除了银子以外,应季节给绸缎、毛皮、宝石、玉器、书画等.每年得到的赏赐多于薪俸.

在这里,说说宣统时期节寿的赏赐,以为参考.

节赏 每年三次.每次赏总管太监三百两银子、四匹绸缎(一匹五十尺),首席太监一百两、四匹绸缎,回事太监二百两银子、两匹绸缎,小太监四十两银子、一匹半绸缎.并按照各个部门赏赐,首席太监二十两银子、一匹绸缎,一般没有官职的宦官只有赏银,最高十两,最少四两,普通是六两.

寿赏 每年五次.每次的赏赐是总管太监二百两银子、四匹绸缎,首席太监一百两银子、四匹绸缎,回事太监五十两银子、两匹绸缎,小太监二十两银子、一匹半绸缎,而且按部门还有:首席太监二十两银子、半匹绸缎.没有官职的只有赏银,四两到六两.

在皇帝成婚之际,不光是赏赐多,而且有级别的太监要官升一级和加薪水.譬如,在宣统废帝时,大总管邵祥禄除了晋级二品外,还得到二百五十两银子、十匹绸缎、十张貂皮、三张水獭皮、十张海龙皮、一串儿宝石、一只金表,共计相当于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两银子.就连御前小太监张寿卿都得到二十两银子、黑白狐皮和白狸皮各一张,相当于一千四百二十两银子.其他可以推知.

明显的上下差距

在收入方面,宦官有着这样大的差距.在其他方面也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上层宦官的豪华生活可比皇族.譬如吃饭,正如谚语说的那样“有其主必有其奴”.主人一饭千金,奴仆也效仿.光绪、宣统时,大总管每月伙食费100两银子(名义上是这样,但实际上要超过,没有上限),一餐要40个菜、2个汤,首席太监每月50两银子,30个菜,2个汤,小太监都是10两,4个菜,1个汤,各部门的主要太监都是10两银子,3个菜,1个汤.

总管及首席太监都有个人用的厨房,也有和主君使用一个的.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衣服是上等缎子,狐裘,有大量的宦官侍候着,其威风不在主君之下.

譬如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的大总管张义德,做饭和隆裕太后是一个厨房,内容和太后的一样,有40个菜,侍候他的太监达27个人.同一时期的端康皇贵太妃的首席太监刘承平,有12个宦官侍候,喝茶、吃饭直到穿衣、清扫等身边的所有事情都由他们来做.因此,没有必要再设自己用的起居室、茶室、餐厅及客厅等.

这样身居高位的宦官完全是官僚气质,十分跋扈.走在宫廷内,后面都随从着四五个宦官,有拿衣服包袱的,有拿烟草、水壶的.其中也能看到牵着几只哈巴狗的.

在这些太监中最跋扈的是侍候溥仪的大总管阮进寿,他自恃二品大员,傲慢自大.他的生活非常优裕,家里有奴婢,出入有专用马车,还养着好几匹好马,让他高兴.

还有一个是某个管理文件的,曾出过五百两白银购写一只藏獒,还设了一个专门饲养狗的宦官.这只狗像小毛驴般大小,全身有虎纹,额头上还有“王”字,后来溥仪看到了,让他放了.溥仪在回忆录中写道:

据我所知,他们的月薪不是那么高,最多者不过百余元,光靠这时绝不能过这样奢侈的生活的,他们有很多剩余,是有别的生财之道.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前,许多有权势的王侯、大臣、地方高官都来巴结他们.

我记得民国初年,庆亲王(乾隆第十七子)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对我的父亲(溥仪的七叔)说“想分家”.二儿子嫌分的太少,对我父亲说:“革命以前,各方面送的金银珠宝就不用说了,只是在革命之际,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磨磨蹭蹭地不发布宣统帝的《退位诏书》,袁世凯压着让快些发布,送给父亲和总管张兰德(小德张)三百万两,可我得到的怎么这么少”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贿赂确实是有权宦官的一条生财之道.

辛亥革命后,外面的贿赂没有了,但内务府大臣和总管太监依旧勾结起来,中饱私囊.宫廷抵押给银行的东西的折扣也必须分给他们.每年,宫廷都要补充年轻宦官,新宦官进来时,按照恒例,年龄大,地位高的宦官被奉为师父,教给他们宫廷的礼仪做法及规矩,这时送的礼多就会早些晋升,送的少就总是吃冷饭.这些礼物也构成有实力宦官相当大的一笔收入.

一部分老宦官因为徒子徒孙多,就会形成一个小集团来牟私利、做坏事、互相包庇.

但是,这种有权势的宦官只是极少数,光绪年间宫廷的宦官总共有一千九百人,其中,总管太监十六人,占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八一,首席太监一百五十二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七点六六.宣统时的比例也大致相同.

宦官的月薪按规定,最高是八两银子、八斤米,一贯三百铜钱,收入最低的是二两银子、一斤半米、六百铜钱.但是,大多数宦官,特别是对上层的而言,这仅仅是名义上的规定,实际上他们都有各种各样集团的或个人的、合法乃至非合法的“副收入”,这超过名义上的月收入多少倍.譬如,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的总管太监张兰德(小德张)甚至能“贵匹王侯,富等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