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金钥匙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37 浏览:15487

还原法,就是根据问题的答案都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的原理,将问题还原到原文中,通过搜集、筛选有关问题的信息,进而寻求答案的方法.现结合例题谈谈还原法的具体运用.

近一个月以来,华北京津地区连遭严重的沙尘暴袭击.每次沙尘暴来临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

沙尘暴的频繁出现,是大自然为人类再一次敲响的警钟.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人类自身无端地、肆意地破坏大自然,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就在现在,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毁坏地面植被的现象不是还时有发生么?人类这一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其苦果我们不是已经尝到了吗?气温突变、夏季酷热、冬季酷寒.夏季最高气温可达四十多度,地面温度则更高;冬季寒流接踵而至,持续不断.再就是降雨量逐渐减少,气候干旱.第三就是风沙剧烈,春季几乎无日不风.真应了古人诗句:“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小岗.”

人类啊,赶快觉醒吧,大自然的警钟还不够震耳欲聋吗?


【思考练习】

1. 每次沙尘暴来临,都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2. 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3. 这段文字说明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后果有哪些?

4. 短文引用古人写流沙的诗句有何作用?

5.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 分析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

【解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这是问题还原和解答的前提.一接触到阅读材料,首先要迅速进行默读,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初步理清结构层次,体会语言特色.如例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说明沙尘暴来临时出现的景象,第二段说明沙尘暴频繁出现的原因及人类破坏自然的后果,第三段呼吁人们赶快觉醒,语言比较平实.

二、审清题目,这一步是问题还原和解答的基础.要弄清题目问了什么,怎样问,审出题目隐含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及回答问题的角度、思路.第1、2、3、4、6题问得很明确,一目了然.但第5题需要仔细审一审:题目有两问,第二问是第一问的依据;第二问的实质是分析“几乎”一词在句中的作用;问题本身包含着解答的方法:将原句与去掉“几乎”后的句子作比较,便能看出二者表达的意思的不同,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三、问题还原,这是问题解答的根本保证.将具体的问题还原到原文中,看问题是从哪里提出来的,是针对哪句、哪段、哪部分,还是面向全文,确定解答问题的有效“信息区”,即解答的范围.如第5题出自“春季几乎无日不风”,第1题出自第一段,第6题则是针对全文的.

四、推敲答案,这是问题解答的关键.根据题目要求,在有效“信息区”中进行比较、筛选、推敲、提炼,组织问题的答案.如第1题,在第一段中稍一筛选,便可找到它的答案: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

总之,还原法符合解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符合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解答阅读题的基本原则.用还原法解答阅读题,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