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题角度新颖总体难度加大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70 浏览:19553

北京市的中考命题历来为全国各地中考研究者所关注.梁恕俭老师是资深语文教师、《中国教师报》编辑,长期跟踪研究北京市的中考语文命题.日前,本刊特约记者、湖南省江永县三中语文高级教师周启群对他进行了专访.

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老师,你好!你长期研究中考语文命题,请你谈谈今年北京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有何特点.

梁恕俭:试题设置相对稳定是该试卷的重要特点.从题型上看,与往年一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灵活多样.从考点的设置上看,“语文基础”“语文积累”“综合性学习”等前五个部分设置的考点与往年基本一致.例如现代文阅读部分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块构成,记叙文考查了情节梳理概括、内容理解分析和写作手法分析评价三个考点,说明文考查了有效信息筛选与概括归纳、联系文章内容印证链接材料理解说明对象特点两个考点,议论文考查了概括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理清论证过程的框架与思路、补写材料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三个考点.作文与往年完全一致,为命题作文,以“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形式呈现.

记者:你认为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有什么亮点呢?

梁恕俭:试题设置稳中求变,总体难度加大,是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的亮点所在.与去年比,今年的试卷在设题形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形式出新,出题角度新颖,设问灵活.在形式出新方面,从字形辨析、病句辨析、句子衔接等题可见一斑,如第2题要求选出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与去年的同类题每个答案有两个词语的词义辨析相比,形式上有创新.在文章理解难度方面,今年的《洞茶》比去年的《白梅无价》,理解难度要大得多,因为文章内涵没有《白梅无价》外露,需慢慢品味才能把握.题型设置、考查角度发生新变化这一点,如第15题“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这是一道行文思路题.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有一定难度.第16题“品读第15段画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这是一道语句含义题,题干是: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学生答题时大多停留在“洞茶”是作者的知己这一直接层面上,缺少对作者生活经历这一层面的思考,洞茶同时是作者边防生活的见证,与去年同类题相比,难度加大了.设题角度出新,总体难度加大,是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的特色.

记者:梁老师,你如何评价今年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呢?

梁恕俭:写作难度系数较高,这是今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给我的感觉.从前年的“日积月累”、去年的“少年风采”到今年的“好奇”, 虽然都是命题作文,但今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要大得多.前两年的作文题,学生能快速从脑海里搜集到素材,今年的作文题则很难套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因为写作时必须紧扣“好奇”选材,否则就会离题.但此题的设计符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能引导初中生发现新奇世界、书写心里秘密、抒发真情实感,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记者:现在,请你谈谈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结构设置体现了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有何指引作用?

梁恕俭:和往年一样,试题由语文基础、语文积累、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六部分构成,共23道小题,各部分分值稳定,满分为120分.六个板块的分值比为1281193050,基础题与写作题的分值比为75.这一试卷结构的比例设置,旨在引导师生既要夯实基础、突出阅读,又要注重探究、训练写作,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梁老师,你对2013年北京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有何整体印象?

梁恕俭:我很喜欢今年的试题,试卷中所散发出的浓厚的文化韵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没错,文化是滋养性灵的好东西.那么,你认为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是怎样将知识考查与文化相融的呢?

梁恕俭: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部分渗透文化元素.无论是错别字的辨析、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还是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都渗透着古今文化元素.例如第3小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这是一道成语或俗语使用正误的辨析题,但自然景观天然石体、人文景观莫高窟、扬州评话故事等都与知识考查水融,可谓匠心独运.二是热点文化与经典文化齐辉.热点文化现象如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及纪录片精品《舌尖上的中国》专题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文化名人苏轼的故事的核雕刻艺术,北京当地的经典文化――京剧艺术等均在试题中呈现.三是风土人情与说话艺术谐趣.如记叙文材料《洞茶》,以“砖茶”(鲜为人知的茶文化现象)为线索贯穿全文,既呈现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出高原战士的生活;议论文材料《话要有趣》,则运用中外经典事例将说话艺术的“趣”进行了充分论证,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总之,整套试题既有传统文化,又有时代特色,既有人情风味的叙写,又有思想文化的熏陶,是一份滋养学生心灵的文化大餐.


记者:刚才你和大家分享了对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的解读,最后请你谈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梁恕俭:我觉得给我们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在复习时,进行分类复习,选用典型例题与精选易错题相结合,提高辨析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同时,多了解中国文化,在阅读中提高阅读水平,提升文化素养.二是研究命题特点,扣考点巧切入.做阅读题时,不能仅仅以题型为切入点,寻找模式化的解题套路,而应该以考点为切入点,从知识的考查和能力的训练角度去提升,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三是增加素材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好作文,贵在有好素材、好语言、好构思.因此,平常应多积累写作素材,尤其是亲身经历的“有意思”的素材,多积累鲜活语言,多进行构思训练.做到了这些,相信考试时就一定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而打动阅卷老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