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24 浏览:11715

摘 要 :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逻辑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同样离不开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本文首先从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索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接着阐述数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当自己走上讲台成为老师的时候,渐渐明白了!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读懂、读透,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重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们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等

一、解析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者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阅读者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者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二、综观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中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条理清楚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所有这些都要求阅读者要有强大读题和解析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正是数学阅读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之一.那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一)改变阅读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反应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后天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东得了7个五角星,明明得了11个,小东和明明一共得了多少个?”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五角星,把它们画下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多次往复.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思维活动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越准确、越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二)、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能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例如:我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在阅读中感知、体验、思考,学生在交流收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1.你认为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认识多位数?

2.那些地方经常会用到?

3.在学习多位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多位数,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深入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越性.学生在亲自经历了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总结的过程,不仅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较深,而且仍享受到了研究、探索、发现的喜悦,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善于比较、认真推敲、训练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另外,要与其它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区分、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这样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例如研究转化的策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转化的策略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运用,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联想到生活中很多问题也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广度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四、探索数学阅读的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共同分析,引起共鸣.

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其实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并逐句分析理解,屏弃学生读题只停留表面的现象.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中,对“25除163与38的差”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除和除以”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再去考虑163与38的差,本题就不难理解了.

(二)、培养阅读趣味,联系实际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例如: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画9厘米的直线、线段和射线.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三者的感知和认识.

(三)、咬文嚼字,以“辨”明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要注重对“除”、“分别”、“占”、“相当于”等词义的处理.让孩子们圈起来,并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比如,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 键 词 .通过对“同一、不相交、两条”的关 键 词 的点画和联想,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讲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在指出“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时,可以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则可以通过对关 键 词 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关 键 词 句,明确关 键 词 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让孩子学会咬文嚼字,斟酌语言文字的含义.

(四)、善于观察,及时评价.

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