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海题”拷问深圳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37 浏览:130936

一座国际化情结的临海城市面上,却无法完成关于海的深刻演绎;一个以“先锋”著名的特区,理解海洋依然被“平面式景观”紧紧束缚!

深圳渴望下海!

海洋文化:为何难入深圳主流

“美洲杯”是西方世界百年海洋梦想的顶级盛宴,但同以滨海自居,深圳却始终没有纳入这座“滨海城市”的主流视野之内.

自从2003年“美洲杯”帆船赛组委会决定将决赛放在瓦伦西亚的Tufia举行之后,整座城市都在围绕“海洋”与“赛事”做文章.据瓦伦西亚当地媒体报道,西班牙政府及瓦伦西亚市政府,已为美洲杯准备了21亿欧元.其中1亿欧元用作瓦伦西亚机场改建,2003年到2006年间,该机场每年接待的旅客数量,已从原先的200万人激增到了500万人,2007年旅客总人数将突破600万人的大关.帆船赛所在瓦伦西亚港,也集中了高达5亿欧元的投资,并且还将拥有一个80米宽、600米长的供帆船停泊的专用港口.此外,在“美洲杯”帆船赛比赛的海域,已建起一座超大型主题公园.在比赛期间及比赛结束后,这里将成为瓦伦西亚又一个旅游景点.

然而,“美洲杯”为瓦伦西亚带来的回报也极丰厚,广告、电视转播等15亿欧元的直接收益以及1万个就业岗位,更多的后续影响目前还无法估量.关键在于,因为“美洲杯”,瓦伦西亚从此成为地中海的度检测中心,这之前公认的地中海“天堂”是马略卡.一位在西班牙旅居多年的学者说:“不得不承认,马略卡的海和海滩都是最好的,但是因为‘美洲杯’,瓦伦西亚让人无法抗拒.”

汪潮涌4亿巨资与“中国之队”,砸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中国人与“美洲杯”的亲密接触,按照他本人的话:“中国企业现基本上已完成产品战略和资本战略实施,因此下一阶段应该是中国企业启动品牌输出战略和开启在国际上树立品牌的时代了.”而在这样一个“扬帆启航”的国际时代,“美洲杯”恰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新浪同样深谙此道,历时185天、横跨欧亚非5个海区、行程1.8万海里的“新浪号”,让“中国风”与中国品牌一道在大洋上起舞. 此刻,海洋不再仅仅是景观.一个立体式、战略性的海洋,从此足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海洋与城市的紧密联系,深层次接触,就如瓦伦西亚与“美洲杯”,汪潮涌与“中国之队”一般,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如此渗透进入,参与每一个环节构建,每一种精神核心的组成.滨海城市,其实质魅力也同样在此.

深圳拥有滨海,却没有国际的海洋赛事、没有呈规模的海洋经济、没有宏观性的海洋战略.这也是深圳与海洋的间隔所在.

临海而居:深圳为何再遇尴尬

深圳海居也面临这样的“缩水”.

沿着230公里的海岸线,由西向东,深圳从不缺乏“海居”;深圳是在中国城市首批觉醒海居意识的城市,当北京、上海依然沉醉于一尘不变的城市景观时,深圳早已开始了海洋与居住的探索.

这一历程近乎持续了10年,时至今日,大批城市“海居”先行者涌现其中,如万科、金地、益田等.然而正如一位城市专家指出的:“海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它的生活形态结构中,建筑只是一种工具,不是主体,建筑所要做的就是让居住者更好的、安全的接近海和享受海.显然,在深圳我们无法品鉴到这样的生活,也许是深圳财富人士对生活方式的需求和审美的阶段性的问题,也许是开发商本身还存在对海居本质的模糊理解.”


万科东部战略在2007年轰然启动:从东方尊峪、东海岸、17英里到天琴湾,尽管建筑与海的逐渐“无缝对接”,然而“观海”作为唯一的“海居”要素,显得“软弱无力”;收购浪骑游艇俱乐部,更有知情人士透露:“万科看重的不是游艇会,而是俱乐部旁边8万平米的别墅用地,和开发大甲岛的战略储备.”

然而事实是,深圳依然停留在对海洋平面审美的层面上,这不得不说这是对“海居”的一种城市错位.为什么深圳没有“进海”生活深圳盐田区突破一万美元的人均GDP,拥有南中国近乎最好的海资源,为何私人游艇、帆船屈指可数

滨海城市:深圳路指何方

种种迹象表明,深圳依然没有给予海洋足够的关注.临海的深圳究竟需要怎样的契机,才能唤醒这座城市“进海”的内心渴望

由此不得不提起观澜,尽管海洋与高尔夫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在狭隘的城市视野中,两者都仅仅是代表景观、意味着平面审美.但观澜高尔夫的启迪并非如此,高尔夫的落户,让观澜已成为国际化、顶级运动、时尚奢华的代言.

瓦伦西亚的启示,观澜的价值,皆有赖于国际赛事带来的世界级影响.深圳的海又能否在此得到某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