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姓韩的江流(外一题)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85 浏览:1894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两句诗像梦魇,像咒语扎在脑海,一扎便近三十年.

这句话用物理场景来说,早晨,居庙堂九重天之高;傍晚,贬八千里潮州南瘴之远.巨大高差,强烈失落,如此硕大的势能转化为剧烈的动能,令人晴天霹雳,猝不及防.这裂变,深我骨髓,摄我心魄,让我时常萦绕于心挥之不去而耿耿不能释怀.

潮州,注定是今生今世我必须去的地方.

踩着绿肥红瘦的四月尾,我终于来到梦绕魂牵的地方.一下车,便直奔主题――韩文公祠.祠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前有照,后有靠”,面临浩浩荡荡韩江,背躺郁郁葱葱笔架山.

拉开序幕的是一开卷的石书,阳刻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韩氏箴言.

其上,是牌坊.石坊是厚朴大方的,坊额题留着手书:“韩文公祠”.

步甬道,穿碑廊,沿阶拾级而上便到韩文公祠.祠,是庄严肃穆古香素色的祠宇,分前后两进,后进略高,是抬梁与穿斗结合的屋架.在高大乔木的浓荫掩映下,愈显古朴幽静深邃.祠内置一坐像,韩文公左手握书,右手扶膝,目光炯炯,神色严肃.

环壁是历代保存的碑刻牌匾,刘海粟书“百世师”,林若书“三启南云”,许涤新书“尊贤有祠”,朱穆之书“思韩”,饶宗颐书“泰山北斗”,周培源书“百代文宗”, 王力书“名以文传”等

每读一句,便是心灵一次虔诚的仰望;每读一行,便是膜拜一次永恒的高洁!

随后,拜谒纪念馆.读馆自然读史,知史自然知人.其实,伟大的认定便是后生从当初的时代背景中读出来的.

韩愈何许伟人也?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那一位诗人、散文家、哲学家.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谥号文,敬称韩文公.一岁丧母, 三岁丧父,十二岁丧兄,被寡嫂拉扯长大.穷且弥坚,立志读书济世.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今广东).后北归,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从裴度征吴元济平淮西,也就是中学课本《李雪夜入蔡州》那段历史,有功,升刑部侍郎.

唐宪宗时,皇帝沉缅迷信佛教,举国效之.在最高指示下,全民轰轰烈烈举办迎佛骨大规模运动.韩愈认为劳民伤财,故上书《论佛骨表》谏诤,皇帝老二认为此举剥龙鳞,实属大逆,怒吼一声:“滚!”.

龙脸一拉下来,苍天震悚,大地觳觫.韩愈只能在风中雪中艰难地跋涉秦巴山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胸中叠叠块垒化为诗底滚滚波澜,从笔下汹涌翻卷而出.

忠臣啊!忠臣.左迁贬谪远走他乡,还念念不忘为“圣明”为家国除弊;忠诚啊,绝对的忠诚!身处困顿,流放“乌烟瘴气”,还愿将一把老骨头抛撒南疆遐域瘴江边.

这便是“士”,真正的国士!

夕贬潮州路八千从严从重从快的打击,没能击倒韩愈,没能使他一蹶不振.反而促使他从痛苦中倔强地抬头,从迷惘中倍加清醒,更激发其积极用世的儒家精神,自觉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担当.

潮州,地处粤东,濒临大海,时属蛮荒之地.韩愈一抵潮州,便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调查民情,驱除鳄鱼,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释放奴隶,打击拐卖,兴办教育,开发民智,这一系列亲民爱民惠民的举措,深得民心,深入民心.

韩愈对潮州的贡献首推“传道起文”.他认为要“道之以政”,必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而这一切“未有不由学校而师弟子者”.于是整顿荒废已久的州学,慷慨解囊,捐资助校,“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

自此,潮州这片沃土,人文蔚起,俊彦辈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唐宋间诞生了“潮州八贤”.登进士者,唐代仅有三人,而宋代跃到一百七十余人.建炎二年,一科联捷竟有九人.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迭起,灿若星河.明代会试登进士一百六十人,其中有同榜八俊之佳话、兄弟连科之荣耀、一门三进士之美谈.涌现出不少状元、榜眼、探花等鼎甲英才等

潮州,赢得了“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

伫立侍郎亭,心潮起伏,送目远望:金山、葫芦山、笔架山,三山如屏;韩江水、古城墙,二条似带;大厦楚楚而立,广济楼翼然欲飞. “湘桥春涨”、 “韩祠橡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 “北阁佛灯”、 “金山古松” 、“鳄渡秋风”,潮州八景竟有七景处在目前和左右侧.

不简单!的确,文公祠襟怀风水,丰蕴风流.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凝视楹联.耳畔不时响彻此联声,这是潮州民众的声音,这是情真意切的心声,这是从唐代滚滚而来,乘雷霆,力万钧,经千年仍轰轰隆隆永久不息的回声.

下山后,想去祭鳄台.一连找了两位的士帅哥,不知是自己普通话带川普,还是祭鳄台知晓度不够,均摇头茫然.仿佛一席黄金大宴上的器皿横陈着死蝇,心里不知有什么东东堵着,说不出来.第三位自告奋勇载我,结果在金山大桥徘徊许久,才问清去处.

祭鳄台,位于北郊韩江北堤中段古渡口、鳄渡秋风亭内.亭,典雅端庄,金石结构,四柱四角双重檐,分两级层台,上亭,四周石栏环护回廊栏杆.对联题书:“佛骨谪来岭海回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溪石何尝恶;江山喜姓韩”.台上置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石鳄鱼,脊背上负载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

遥想当年韩愈到潮之后,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 初来乍到的韩愈便写下《祭鳄鱼文》,并宰一猪一羊,到堤边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鳄鱼徙归大海.当时,万人空巷,人山人海,只听韩愈严厉宣布:“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等不听其言,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必尽杀乃止”. 奇文,寄予凶物猛兽的信函;雄文,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的最后通牒;千古雄奇之文,恩威并重,软硬兼施,既是西方挑明的决斗,又是东方讨伐的檄文. 据说,是夜,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鳄鱼沿江而下,全部迁徙大海.

传说是百姓善良的口碑,传奇是故事曲折的张澜.潮州人民是深怀感恩的,山因韩刺史而称韩山,学堂因韩刺史而称昌黎学校,街道因韩刺史而称昌黎路;潮州把“吾潮导师”的崇高荣誉和极品尊号赠与了远来的贬谪之人,把广东第二大河流恶溪改名换姓,公推姓韩名江,全国独一无二吧!悠悠千载,茫茫八荒,有谁荣膺如此殊荣?

德泽于民,民将永志.一条姓韩的江流将永远被人民顶礼祝福,祝福他永远澎湃,永远奔腾不息!

洛阳桥头思蔡襄

走进泉州,才知道这里有座洛阳桥.很是诧异, 不知是诧异自己孤陋寡闻事前一点不知,还是诧异洛阳古都的光晕

太眩目了.

时值盛夏,一个人辗转来到城东二十几里许.天空,白得不见一丝浮云.太阳,火辣辣的,好像大把大把的金针银针钉在地上,教人被刺得汗流浃背,溪壑纵横.

踏上桥头,面对苍苍大海,即感觉岸似直弦、桥似一枝紧张待发的利箭,人呢,则似箭的羽尾,拟射向茫茫大海.沿箭杆,扶栏徐徐而行,那个味道儿便真的出来了,仿佛钻入风洞,凉爽一股劲儿奔来,暑气转眼消失得干干净净.浪花均匀地拍打大桥,发出“啪等啪”的声音,伴着脚步的起落.

不时,侧身停下,探出脑袋向下仔细端量:桥墩,船形状,海水汹涌而至时,利用流线型的流体原理,顺势减少水对桥墩的冲击,利于分水畅通.青黝黝的黑沉沉的亦是密密麻麻的牡蛎,如蚁集聚,紧紧地贴附墩面,像章鱼的吸盘有力,任凭海风劲吹,海浪淘涌,也纹丝不动.

以上,便是泉州人民对人类的两大杰出发明:“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

隋末,由于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大量的洛水伊水人南移,迁至闽南泉州一带,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形像洛阳,就把此地命名洛阳,江叫洛阳江,渡口冠名“万安渡”,以祈平安.

由于,洛阳江出海口,江海交接,“水阔五里,波涛滚滚”,多次修建,皆因潮狂浪高,“深不可址”而失败.直至,北宋蔡襄出任泉州郡守,组织施工,工匠们才创造出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其做法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再在上面筑船形桥墩,同时运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办法,把一块块数吨重的大石板架在墩上以作桥面.随后,在桥下大量养殖牡蛎,利用牡蛎的快速繁殖、其额外壳附着力强的特点,使桥基石、桥墩石、桥面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从而屏蔽了减少了咸水空气进入结合部的缝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生物学别出心裁地运用到桥梁工程的创举,称之为“种蛎固基法”.

当身躯丈量完宽4.5米、高7米有余、长742米的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洛阳大石桥时,心里的报数也停于:墩44座、石狮104只、石塔7座、石亭1座.现代人仅花二十分钟的时间便走完了当初近七年修建的工程.

桥南,有蔡襄祠.它始建于宋,几度修葺,现存为清代修建.大厅中间是蔡襄塑像,著名的《万安桥记》碑也荣列其内,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文章精练,百余字记载着洛阳桥的光荣履历,书法遒美,浑厚端庄,刻工精致,淳淡婉丽.此碑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之碑.

听解说,蔡襄是宋书法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忠厚正真,诚信好义,学识渊博,中进士.在宋朝政府任职,空降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其书法受时人推崇备至,粉丝者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苏东坡在《东坡题跋》曰:“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欧阳修云:“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宋 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后来阅读,才知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非此蔡,是彼蔡.

宋四家,前三者分别是指苏轼,黄庭坚和米芾.未者蔡,不是蔡襄.因为从年龄来看,蔡襄(1012-1067)比苏轼(1037-1101)大25岁,比黄庭坚(1045-1105)大33岁,比米芾(1051-1107)大39岁,蔡襄属三人父执师长辈级别.检测若宋四家中是蔡襄,则应居首.位居其末,显然不合文明古国的习俗规矩.从书法风格来看,苏丰腴跌宕,黄纵横拗崛,米俊迈豪放,均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则喜欢中规中矩的楷书.蔡恪守晋唐法度,属传统派,然苏、黄、米属创新尚意派,放在一起,实在不伦不类.

究竟是谁呢?答案蔡京.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蔡襄堂弟,中进士,徽宗时拜尚书做丞右仆射,曾四秉国政, 贪污腐败,坏事做绝,天下视为“六贼”之一.然而与他垃圾人品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其书法.其书法冠绝一时,尤擅行书,有“字势豪健,痛快视着”之说.本来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就是他,因从年龄比较、卒期比较、风格比较,的确不难窥得.不过他的名声实在太臭,世人唾弃,宁愿不合中文明古国的习俗规矩,也硬要换上其堂哥蔡襄.诚乃因人废书也!(秦桧堪称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奸臣,但,书法影响更广,因为他创造了今天使用最广的宋体字.大奸臣康生、“”元凶的书法也很不赖.)

伫立祠外,面对一排排、一行行高大伟岸的松树,苦苦咀嚼着一个问题:此蔡和彼蔡, 本是同根生,相差何太远?共同拥有一个蔡家爷爷,同是北宋时空里的进士,同是书法大家,怎么就那么大的天壤之别呢?

历史何乏其类: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周氏三兄弟,树人成功,敬尊为“民族英雄” “民族魂”; 建人九十多岁逝世,遗体交医学,骨灰撒江海;作人不成,沦落“汉奸”,锒铛入狱.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林彪)林氏三兄弟,育英伤病早逝,替其抬棺,一生惟一的一次;育南被叛徒出卖,虽死犹荣; 林育蓉(林彪)早年战功赫赫,结果粉身碎骨,残骸异国.

古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安生处世;立功,入凌烟阁;立言,青册永传.三立,是华夏几千年来志士仁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是追求的最高境界!取名寄望者,大有人在,清末陈三立、现代李立三等三立中,德为首,德是做人的基础根本,德是敬爱的起点前提.德有好劣,品有高下.有德有才,是极品;有德无才,是凡品;无德无才,是坏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

逾淮为枳的寓言告诉我们:“淮”是德,越过了“淮”的界限, 越过了做人的道德准则,便只能为“枳”了.

蔡京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当年蔡襄栽的现我头顶这棵松树却擎天立地几近千年,其粗枝大叶的浓荫至今仍庇护着千年后的后人.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