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应“大”做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43 浏览:154797

一、从2012年江西省高考小作文谈起

小作文是为了检测考生的综合性语言表达能力,在内容、表达等方面大多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2011年以前,江西省语文高考卷的第六大题和全国大部分省市一样,分设多个小题,题型也逐年变化,没有定规.如2010年考题是概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及说明漫画的内容寓意;2009年的考题是将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及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从2011年开始,江西省高考语文卷对此作了大胆的变革,考题是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对鲁迅的了解,刻画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这样的题型基本可以说是小作文的模式了.2012年,江西卷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并且给这道题标注了明确的标题:语言综合运用题.它要求考生“用动情的笔墨”把“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的“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抒写下来,并提出了四大要求:(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2012年的小作文在继承的基础上呈现了新的特点.

1.体现了“语文即生活”.写作源于生活,小作文的话题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设题更具人文性,答题更具开放性,体现了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即使在题目的明示中也不吝提醒,劈头就是“生活中”三字,直指写作的核心,提醒每一位用心生活的考生要尽最大能力调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紧接着就是“心弦”“共鸣”两个词,更有力地调动了考生的心灵之力.试问,我们的学生谁没在课余甚至课堂中偷偷地拨弄一下时行的MP4呢?谁没有几句自己藏在心底的旋律与歌词呢?所以,这道题最大限度地贴近了考生的生活,使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据统计,“生活”一次先后27次出现于新课标中,足见其在新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而2012年江西卷的小作文试题恰恰是这种精神最好的贯彻.

2.螺蛳壳里做道场,带着镣铐跳舞.试题提出的种种写作要求,涵盖甚广,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能力和字数等许多方面都有具体要求.这让考生在有话可说的同时也不能不精心下一番工夫.对于命题者来说,也很好地实现了“开发”与“限制”的动态平衡.

3.引领有效读写训练的走向.语文的学习最终的走向是阅读与写作.而平时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训练的缺失又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出轨”.特别是作文几乎处在一种“无作文”的状态下,这非常可怕.那么,高考卷的引导就势在必行.这就要回归到写作能力本位的培养上,“逼”着老师引导考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读写训练.其实,小作文题出现的位置也颇耐人寻味.它处在大阅读之后,大作文之前,承担着连接阅读和写作的双重功能.这也就是说,小作文题考查的就是对大阅读和大作文考查的补充.

二、对命题轨迹的姑妄言之

1.“回归教材,回到生活”的理念.

江西卷“积极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的导向是一贯而且明显的.每年的语文基础题来自课本或读本,2008年高考以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句子为例句进行仿写考查,2011年大作文的材料直接来自选修教材的课后习题.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江西卷命题仍然会继续这一命题思想.新课标强调课内与课外的紧密联系,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新课标精神和江西卷命题者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这提醒我们,对小作文题的高考备战理念必须建立在这样的高度上:回归教材,回归生活.

2.重点关注教材中的课后探究题.

小作文的设题角度多样.平时广大师生在备考的时候很难找到切入点.其实,读懂新课标,读懂命题者的思想,就可以把握住一个方向:小作文的命题必然会对教材中的课后探究拓展题进行借鉴.因此,建议广大考生要注意拿起手中的课本,回归教材,关注教材,活用教材.如必修二的第九课《赤壁赋》课后第四题“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又如必修三第四课《蜀道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就唐代《本事诗》中记载的一件李白的故事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这些题都以课内经典文本为本,打通课内课外,全方位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理解透了这些课后拓展题的意图,也就把握住了命题者的思路.

3.描写、说明是重点,题料不可能忽视教材内容.

虽然2012年江西卷小作文题的要求是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但是我们依然要把重点放在描写类的训练中,理由很多:一是前面说的小作文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这样做.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前面一道题是大阅读的最后一道探究题,这道题的常规做法是探讨议论,也就是说是以议论为主.而大作文更是从议论为王的做派.那么,位于中间的小作文就必须担当起考查“描写”等能力的任务.如果说大作文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小作文考查“描写”体现出来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是对此起了明显的互补作用.二是《考试大纲》这样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句话中的“其他”二字耐人寻味.三是教材训练学生描写的题目太多,引起我们不得不重视.如必修一第二课《诗二首》课后练习的第四题,要求学生“依照《雨巷》一诗的意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题料更不可能忽视教材内容.江西卷有从课本中直接取材的传统.如“孟子三乐”.我们不妨作出大胆的设想:2013年会不会将教材中的某篇拿来与课外的某篇进行比较设题.恰如必修五第十课《谈中国诗》课后第三题“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见语文读本1),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三、小作文的备考策略

1.分清小作文类型,对各种表达方式各个击破.

这要求注重单项训练,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等具体说来,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一些:


一是说明类.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如2005年重庆卷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在说明方式的训练上,要弄清对象是具体事物、抽象事理,还是事物的形成过程;顺序是以空间、时间为序,还是以逻辑事理为序;语言是平实性说明,还是文艺性说明.

二是描写类.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如2000年上海卷以“节日小景”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考生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节日的一个小场景.又如2012年江西省的对某一旋律或歌词的动情抒写,都综合考查考生对肖像、语言(包括对话语气)、神态、心理、动作、细节、景物等的描述能力、想象能力,等等.

在描写方式的训练中,考生应懂得:按照描写对象可以分为写景、写人、状物;按描查重复率法可分为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按描写顺序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静到动、由整体到局部等.就写人而言,要会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就写景而言,要能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方面表现景物的特点,要能充分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要善于使用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写作技巧.对记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也都应做到分门别类、了如指掌才行.

三是议论类.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评价、某种活动评价,等等.

四是应用类.要求考生熟悉各类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通讯、消息、广告、通知、摘 要 、聘书、海报、解说词、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等.如1995年上海卷要求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五是扩缩改写类.要求考生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如1998年上海卷的小作文是,将冰心的小诗《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改写成短文,要求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去进行改写.

2.重点复习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表达交流.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想好,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怎样一个人?抓住哪一点展开叙述?写景,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抒情,得有真情实感,要学会运用“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切忌空泛.议论,要懂得选最佳角度,论证方法要多样,方向可横向可纵向.

3.多练要求较多的题目.

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手法、人称、重点、字数等.尤其重要的是弄清其涉及哪些方面的能力.如题目要求“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那么就要将“描写”的文字在显眼的位置中突现出来.

4.读懂文题的内在.

一般来说,小作文题都会给考生提供一些材料.考生就必须依照材料的情景作文.寓言故事,注意提炼观点并完整论证;漫画,注意全方位看清才能写清;时事材料,注意吃透内涵,把握主旨,并跳出材料,理解“题外话”,真正洞察命题者在作文题中暗藏的意图,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