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比较鉴赏六大设题考查视角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17 浏览:95800

诗歌比较鉴赏,是将两首或一组相近或相反的诗词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对比着,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对其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赏析.这类题阅读量较大,需要考生捕捉的信息较多,综合检测性较强,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考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多元,开放度大.

一、从比较意象审美意义的角度设题考查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审美概念,也是诗歌意境、情思、风格的依托.只有理解了诗词的意象的特点、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解读诗歌.

在这世间蔓延滋生的“烦恼”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关紧要的事,二是无能为力的事.

不要等每一盏灯都熄灭,才期盼光明.

解答意象比较鉴赏题,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彩的关 键 词 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题1】(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过阅读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爱国志士的象征.范成大《窗前木芙蓉》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之人的形象.

参: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从比较意境营造的角度设题考查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而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营造便成了一个常见考点.

【例题2】(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优美”和“壮美”一字之差,内涵有异.前者侧重优雅、清逸,后者侧重壮丽.刘诗展现的“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绰约多姿,引人悠远的联想.苏诗写特定情境下望湖楼的所见晚景,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湖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不料,这场雨来去匆匆,雨收云散,湖面浩阔如海,一望如碧,天空不时闪出电光,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属典型的壮丽景象.


参: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三、从比较思想感情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同时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无病,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鉴赏诗词时就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找出能传达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例题3】(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问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两处诗句的不同情感.读诗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范成大此词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可谓独具匠心.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归于平淡.其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而范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范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补充与发展. 参: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四、从比较表达技巧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修辞方法.具体的有: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

解答辨析表达技巧异同的鉴赏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且要积累诗歌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

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例题4】(2012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未展芭蕉

【唐】钱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问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钱诗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元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一词一语双关,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参: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五、从比较诗歌的风格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是其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解答这一类题时要熟练地运用好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做到结合具体诗歌文本加以分析,为我所用,准确表达.

【例题5】(20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要准确地把握古代诗歌的风格,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完成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还要我们具备较高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语言特色通常指作者的语言风格,这方面的术语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参: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六、从比较诗歌的语言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也更具感染力.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遣词炼句的比较鉴赏题,主要题型有相同词语的比较和不同词语的比较两类,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达技巧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组织答案.

【例题6】(20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扰有去年痕.

问题: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哪个运用得更精巧.考生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果.解答此考题重点在于“为什么”,考生一般都明白,两首诗中的“应有”与“犹有”两字确实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并且从语感上就能感受得到.但至于不同在什么地方,则需要具体分析.“应有”二字重点在“应”,是说“应该有”,但到底有没有尚不清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寻找”痕迹的意味,因此,它侧重于过程,通过写此番推想,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而“犹有”的重点应该是“犹”,是说“仍然有”,因此,它侧重于结果,依然存在,通过写去年系舟的痕迹如今仍在,意在暗示在此停泊的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所以“应有”传达出诗人在孤寂中极力寻找旧影时的复杂心情,而“犹有”二字表现出诗人那种孤寂惆怅的心绪. 参: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

无名氏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自己,你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正是两者妥协的结果.

过去的痛苦即是快乐.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

(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1(1)吟诗女子是一个亭亭玉立、清高脱俗的形象.她穿高冠宽袖的南方贵族女装,装束典雅,亭亭玉立;她在凉爽的秋夜,独步闲庭,以钗击拍,对月吟诗,清高脱俗.(2)都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这首诗中,作者以满目如霜的夜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衬托出女子吟诗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听者莫名的惆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白居易诗中,用“悄无言”“秋月白”来衬托周围的寂静,从侧面写出琵琶声令人陶醉.

2(1)暮春/飞花/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有思念故乡之情.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