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二题2006年第8期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91 浏览:18341

曾荫权第一次求职

因为家境贫寒,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曾荫权在年仅20岁时就辍学踏人了社会.其时,正是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极为艰难.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员均启事,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昔,曾荫权也在其中.

面试时,数十名应聘者被一一编了号,曾荫权因来得较晚而被编在了后面.

面试开始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了出来,他们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者,一概不收!”

在门外等待面试的应聘者们听后,呼啦一下散去了很大一部分.曾荫权虽然也不符合条件,但他却没有跟着他人一起走掉.

不久,又有几名年龄与曾荫权相仿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里走了出来,他们更为沮丧地说:“他们的条件很苛刻,不仅要求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而且还要求年龄在25周岁以上!”

剩下的应聘者听后,呼啦一下又散去了一部分.但曾荫权仍然没有走,继续耐心地排队等待.

这时,曾荫权身后的一名应聘者小声地问曾荫权:“小伙子,你符合他们的应聘条件吗”曾荫权回答说:“一条也不符合.”

那人说:“既然如此,你肯定会被淘汰的,不如走掉算了!”


曾荫权听后,笑了笑说:“机会难得啊!即便是不符合条件,也应该有试一试的勇气啊,说不定就被录用了呢!”

那些没走的应聘者听后,觉得他有些自不量力.

但随后的结果,却让那些认为曾荫权自不量力的应聘者们大吃一惊:不符合应聘条件的曾荫权,虽然未被招聘为科员,但却因超于常人的勇气和伶俐的口齿,而被破格录用为药品推销员.

(谢纯万摘自《演讲与口才》)

倾听时的清醒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对这部苦费心血的作品感到格外地满意和自豪.实事求是地说,《独立宣言》也确实称得上一鸣惊人之作.但是出乎他的意料,议会在听取委员会报告之后对其提出了不少删改意见,这使他感到心烦意乱.

这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了安慰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在我原来做印刷短工时,有一个伙伴是制帽学徒.满师以后,他准备自开一家小店,第一件事便是要制作一个漂亮的招牌,写上合适的广告词.他拟了这样的话:“制帽商约翰汤普森,制造并收现钱出售帽子.”下面画了一顶帽子.

他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

第一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制帽商”与后面的“制造”重复,所以,应将“制帽商”删去.

第二位朋友说,“制造”二词也可以去掉,因为顾客并不关心帽子是谁做的,只要帽子合适,质量好,他们就写,而不论是谁做的.因此,又将“制造”二字删去.

第三位朋友说,“现钱”二字毫无意义,因为当地并无赊卖的习俗,这两个宇又被删除了.这样,就只剩下“约翰汤普森出售帽子”.

“出售帽子!”又一位朋友说,“并没有人认为你会白给呀!这‘出售’二字有何意义”“出售”二字也被取消了资格.

最后,干脆把“帽子”二字也毙掉,因为牌子上已经画了一顶帽子,何必画蛇添足呢结果,招牌只剩“约翰汤普森”几个字,底下画着一顶帽子.

富兰克林用这段幽默的故事告诉杰斐逊,对一则小小帽子的招牌都可作出如此之多的删改,对一个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独立宣言》进行反复删改,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精益求精之事.

听完富兰克林的故事,杰斐逊豁然开朗,心情舒畅.他既坚持了自己的正确主张,又愉快地采纳了大家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独立宣言》,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吏上极其珍贵的一份遗产.

(倪早菊摘自《爱情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