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题2016年第6期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61 浏览:117733

“诚信危机”

最近一个时期,班里隔三岔五就有同学向我报告.说他们丢了东西,有丢课外书的,有丢钱的,有丢笔盒的,还有丢玩具的,等等,令我头疼不已,要说现在的孩子家里条件都好了,并不缺这些东西,老师还经常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怎么这样的事还是不能杜绝呢难道我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已经“诚信危机”了

星期一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人向我告状,说放在桌上的《冒险小虎队》不见了,还理直气壮地说是前排某女生“偷了”.我知道,这是班里近期正在热读的一套丛书,带有科幻色彩,又像侦探小说,好多同学都在读.我问他凭什么说是人家拿的,谁看见了他说刚才他们几个围着看我这本新写的书,我出去一会儿回来就没了,我看见她拿着一本和我一样的书,书上还有一个印子,是我不小心划上去的.我走到这位女孩儿跟前小声问她书的来历,她很镇静地告诉我说,是她妈妈昨天在新华书店给她借的.我说新华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借书.她说她妈妈有熟人.我一听就是谎言,就悄悄告诉她,喜欢读书是好事,可以向别人借,也可以用读过的书和别人交换,但私自拿别人的书是不对的,应该立即还给人家.无论我怎么说,她都一口咬定书是自己的,我说打向她妈妈证实这件事她都面无惧色.我只好告诉她,好好想想,想清楚了,把书悄悄还给人家,向人家道个歉就可以了,老师不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和同学们.女孩儿见我没拿到证据,就心安理得地读她的新书去了,丢书的男生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悄悄地告诉他先上课,随后再说.之后,我像没事人一样带着大家一边读课文、描红、写生字.还一边观察那位女生的表情,看她释然的样子,可能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书理所当然归她所有了.趁同学们写字的时间,我又悄悄走到她身边,再一次问她思考的结果,她还说书是自己的.

整个上午,我都在等待她来找我,可是没有.中午放学的时候.我留下了她,她还是不承认,我只好拿出手机说要打请她妈妈下午来学校,她说妈妈骨折卧床休息不能到校.我说那就请派出所的民警下午带上警犬和测谎仪一起来校对她进行测试,说着我就检测装开始拨,她这才承认书是她拿的,愿意把书还给人家同时向人家道歉.你看,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拿了别人东西还面不改色心不跳,俨然一个“老手”.我之所以不把事情捅破,就是想通过说服教育让她自己认错改错,谁承想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这样好,硬是逼迫我请出警犬和测谎仪来.

像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孩子拿别人东西明明被人看见.可就是不认账,作为教育者既不能搜身又不能把他怎样,好多“案件”只好不了了之了.和同年级的老师聊起来,也都为类似的事情头疼.我把警犬和测谎仪的事说了,她们都认为是个好办法.尽管警犬和测谎仪暂时管住了个别想拿别人东西的手,可是能管多久呢在迟迟不见警犬和测谎仪登场的今后,他们还会相信吗他们毕竟是在不断成长中的人.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病了吗我们的孩子还这么小,难道就“诚信危机”了吗说起谎话来比说真话底气还足,看起来好像已经“百炼成钢”了呢,不知道诚信为何物.教学中,几乎所有的科目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可教育的效果为什么就是不尽如人意呢我个人以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霸王,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属于我,就可以随便拿来为我所用,至于其他的,根本不用担心,自然会有父母或亲人来搞定,想拿就拿,习惯成自然了.家长也没有指出这是不对的行为,久之.孩子就不认为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甚至公然搜人家书包还理直气壮.看来,孩子的问题反映的就是大人的问题,谁说孩子小不懂事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看人脸色了,不会说话时就已经听得懂大人说什么了,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甚至是一个全方位的探测仪,他能细微地感知周围的一切.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他们通过大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就可以习得.成人应该不断修养自己,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孩子,而不能一味地娇惯、溺爱、毫无原则地纵容孩子,等到出了问题又一味地埋怨孩子不争气,家长和老师一样承担着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职责,甚至来自家庭的教育印记就像与生俱来的胎记一样,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擦都擦不掉.可见,只有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人.

读“经”何用

2009年春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硬性规定,各小学不得给学生订教辅资料,一、二年级不得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对此,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无所适从,孩子们突然空出了很多时间,没事干,怎么办第一天实行这个政策,就有家长打、发信息来询问,还有的家长索性追到学校来“质问”: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放羊了吗孩子回家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家长留的作业又不愿意写,这不把孩子都给耽误了吗

我何尝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孩子们确实是被解放了,处在这个年龄的小学生,记忆力最旺盛,他们的心灵好比是一块决疏松的热土,种什么长什么,这样肥沃的土地,如果不播下优良的种子,杂草就会占领.于是,我要求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布置他们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课外书,家长还要在当天所学课文的空白处签字,以督促孩子保证阅读的时间和质量.隔三岔五还要求他们写篇读书心得,每次都是有布置有检查,效果还不错.

为了确保读书的方向性,我给理推荐了六十多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把目录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专栏里,学生们也人手一份,贴在自己的小书房里,以方便家长给学生购写时作为参考,使孩子们读书有了方向.同时,还要求家长每月必须给自己的孩子添一本新书,以保证孩子们读书的长效性和持久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精力看起来永远都是过剩的,没过多久,又有家长反映说,不行啊夏老师,还得麻烦你给孩子再找点事做,看着他每天比我还潇洒,我心里着急呀,这大好的时光难道就这么过吗于是,我又开始挖空心思了,心想,再让他们恢复那些抄抄写写机械重复而又没有任何创新价值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干脆让他们诵读经典吧,因为读“经”不仅能滋养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积淀,还能传承民族文化.

什么是经典文化我的理解是,“四书五经”是经典,唐诗宋词是经典,四大名著是经典,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经典,甚至传统的灯谜、对联也是经典.鉴于此,我选择了适合二年级孩子诵读的唐宋诗词、《弟子规》和老子的《道德经》.唐宋诗词和《弟子规》背起来问题不大,而且《弟子规》已经背得差不多了,难背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一周下来,受不了的首先是家长,因为孩子们从来没背过这么难的东西,“之乎者也”的,不少家长开始有异议,但又碍于情面,不好直说,个别家长小心翼翼地和我沟通此事,主要是担心孩子心力不够,拿不下这样难啃的骨头,还担心背了没用.我和他们说人的记忆力就像一把刀,越磨越亮,时间长不磨就会生锈,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果然在背诵经典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记忆力得到了空前的开发,越背越顺畅,兴趣也越浓.

我还告诉家长们,关于读经“有用”的问题,我暂时拿不出有力证据,但我可以确认一定有用,因为记得的,可以发声道出的,就好比映着日光的花花草草,而识心所忘的,则好比地表以下既深且厚的黑土,没有这些深埋地下的肥沃黑土的滋养.怎会有那些养眼的鲜花嫩草!孩子们读经的过程就是在堆积“肥沃的黑土”的过程,只有养料充足的土地,才能长出鲜嫩的植被.有的家长对我的话将信将疑,但终于没有反对,我很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就这样读着、背着,一学期下来,我就惊喜地看见“嫩芽”了,徐子涵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早早就完成了作业,妈妈让我自己叠她前几天给我洗的一堆衣服,我把衣服铺在床上,抹平,先把袖子折好,再折身子,三下两下就叠好了一堆衣服,妈妈夸我是能干的好儿子.叠着衣服,我想起了几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在想,我现在还这么小,拿什么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呢等”又一个捣蛋鬼写道:“爸爸妈妈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看电视,他们从来不爱学习,却逼着我学习,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真想告诉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又不敢,怕爸爸打我屁股等”金海粟写道:“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中山公园,这里的游人很多,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舒服得很,我站在池塘边,看着满池的荷叶铺得展展的,像大大的锅盖,青蛙蹲在上面大声的为我唱歌,荷花开了,在微风中摇曳着,像在对我招手,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开心地追逐着.看着看着,我想起了一首诗:‘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想,池塘中的鱼儿和诗中的鱼儿都是这么自由自在,不用写作业,我很羡慕他们等”读着读着,我欣慰地笑了,孩子们不但能快乐地背诵经典,还能够物我两忘地游走于经典与现实之间,谁说读经没用呢!

(责任编辑 杨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