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6年高考江西卷历史试题第41题所想到的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87 浏览:133660

2012年高考江西卷历史试题第41题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此题为历史试题中的观点性题型,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由此题我所想到的是观点性题型该怎么做.首先要看懂材料,弄清楚材料包含的历史知识点是什么.本题材料不难看懂,主要观点是讲中国近代历史,随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观点一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观点二则认为,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激烈变化.其次看懂材料后怎么答题.观点性题型答案不一,无论持哪种观点,或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甚至另有其他观点,都必须观点明确;运用的史实进行评析时要与自身所持的观点一致,史论结合.就比如这道高考题,有多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是:同意观点一,即随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存在巨大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战争割地赔款开始一直到凡尔赛和约签订,在这段时期,面对外来侵略,中国政府包括中国人民虽然作出了反应,但都没有突破传统框架.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只在造船、制炮方面学习西方;百日维新虽然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却是依靠封建皇帝进行改革;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却使处于封建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下;五四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胜利,但仍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等.这些史实都证明了在外来侵略下中国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第二种答案是:同意观点二,即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激烈变化.从战争到凡尔赛和约签订,面对西方一步步侵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了中国的强大要求改变现状,进行了一次次的改革和革命.洋务运动虽然主张只学西方科技,但也说明了在地主阶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先进人物产生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百日维新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从制度上实现了革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进一步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中国历史进入新主义革命时期.这些史实说明了西方的冲击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种答案是:综合观点一和观点二,即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相应作出了反应,但都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既要说明西方冲击带来的影响,又要说明西方冲击对中国影响不大.

以上是以2012年高考江西卷历史试题第41题为例来分析观点性题型该怎么做.这种观点性题型的答案不一,只要观点与论据一致、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所以一般不会有参.这种题型又属于开放性题型,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由于观点性题型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高,由此题我所想到的是今后的历史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知识点的掌握,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解题运用知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首先要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2年高考江西卷历史试题第41题是出自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由此题我所想到的是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从历史知识点中提炼出思想.如本题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要求国家强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就要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的品质;在讲三次科技革命时,就要向学生灌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的思想.

当前的高考命题趋势是:在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这样历史课才会生动、有趣,历史高考才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三中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