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词句品析”题解题方法例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50 浏览:11314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考必考题型,考查的内容多是词句品析、描绘内容、评价形象、分析主题.比较而言,学生在词句品析方面失分更多,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解答词句品析类题的方法,学生对此类题型,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古典诗歌词句品析题有哪些解题方法呢?

一、结合诗句来品析

例1:阅读徐元杰《湖上》,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009年陕西省中考题)

湖 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答题分析: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古人讲究炼字,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体现古代诗人的推敲和锤炼功夫.

“花开红树乱莺啼”中的“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引发读者的想象,展现莺鸟穿梭林间、上下飞舞的热闹景象.从听觉角度写,却能调动视觉,并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诗的意境耐人寻味.因此,在品析词语时,不能就字论字,应该把字词还原到诗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从而把握该词语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情感,烘托着怎样的意境.

参:“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穿梭林间、上下飞舞的动态.

例2:阅读李商隐的《端居》,思考: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了“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答题分析:答这类带有比较性质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能含糊其词.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作者所用的词语和想替换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参:“敌”字更好.“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


二、结合修辞来品味

例3:阅读《秋日行村路》,三、四句“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011年义乌中考题)

秋日行村路(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答题分析:“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诗句中的“伴”,指“陪伴,相依相伴”.红蜻蛉伴绿螳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清新可爱、和美融洽的氛围里,让人读之而心动,顿生喜爱之情.作者能写出如此清新、和谐、融洽的情景,正是他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田园生活精神的外现.

解答此题,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如果诗句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答题时要结合修辞来谈.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这样,在具体做题时,才能准确分析,灵活运用.

参:“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表现了作者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例4:阅读《村晚》,诗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村 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答题分析:“山衔落日浸寒漪”的“衔”字,将山拟人化,描写出太阳正要落山的情景,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使山似乎有了人的行为和情感.

参:“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景象.

三、结合表现手法来鉴赏

例5:阅读郑谷的《菊》,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答题分析:赏析句子,不仅要注意作者用词的巧妙,结合修辞来分析,还要联系表现手法来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学生们应该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具体做题时,就能准确分析,灵活运用.“由来不羡瓦松高”中的“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不慕高位品质.

例6:阅读王绩的《秋夜喜遇王处士》,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分析本诗三、四句的写作特色.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答题分析:“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诗句采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描写诗人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与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是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到处穿梭似地飞舞着星星点点的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再单调和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衬出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