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文化生意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0 浏览:12850

有一桩文化遗产的写卖,在中国如火如荼,是挂文化的“羊头”,卖经济的“狗肉”.一言以蔽之,就是开发祖宗的余泽,赚祖宗牌位的钱.

谁的祖宗则顾不得许多了,世界文化遗产多成就于先人的集体创作,比如故宫和长城.关键是战略思想分两步走.一步是申报.传统申报就是维护好文化环境,并加以修复,显见得老实.后现代申报,则是打包具有共性的遗产,捆绑式申报,以外延的形式,走内涵式发展路径,俨同于“一稿多投”,创造了名额上的机会,却无道德之虞.二步是开发.席卷式开发,进行人工化、城市化探索.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介绍中国模特发展道路的纪录片,这位世界名模被扶到长城上,蹲坐在窄窄的城墙上摆出各种姿势,千年青砖上是沉重的设备和各种工业垃圾.这使我想起另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一家外国电视台播出雪铁龙广告,汽车出现在长城上,仅仅十几秒钟,广告就被停播,原因是许多老外打斥责他们的电视台,汽车怎么能开上人类的文化遗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本身是好的,坏就坏在我们对遗产的认识不够深远.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遗产,名列公约之上,不代表大功告成,代表的是,我们正迈开保护遗产的第一步,在未来漫长的保护过程中,需合理开发,而非过度开发或错位开发.

这是问题一.

问题二:闹腾的多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尚停留在呼吁阶段,多是绣着花边的保护,花哨大于或约等于实质.

因重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诞生29年后,方才姗姗问世.昆曲出现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第一批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上,古琴音乐艺术则出现在2003年第二批名单上.然而,直到北京奥运会举办,我们似乎才霍然猛醒,昆曲和古琴音乐艺术原来不只是活在博物馆中.

北京奥运会,我们等待了100年,一个世纪的等待,使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民间.这是一个下凡的过程,而不是从民间走向民间.从这个意义上思忖,华夏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如繁星,每一颗都需蹉跎百年光阴的话,大概早已化做流星了.而况,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额已受限制,那些无缘登录名录的遗产,命运着实堪忧.

拿姓氏来说,它也是遗产,每个姓氏背后,都承载一段历史,每段历史结节,都衔接大朝代,大背景,大兴衰.我国姓氏文化,携带多个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作为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小成员,姓氏蓝底白花的朴素出身,在国际背景下,略显生分,且不具现实的好处.明清宫殿和万里长城可发展旅游事业,姓氏呢?

不入孔方兄的门,无法带动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就好像银河跌落到九天下.反过来,有一现象不能忽略,正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文化一体化,才使强势文化得到推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化,被迫萎缩、冻结.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甚.

一边是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一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足,一对手足,两般命运.

在国际公约面前,我们做出的庄严承诺呢?

我们是因为国际上的约定才感到承诺庄严吗?

我们为什么不向自己郑重承诺?

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是对全人类的负责,是对全人类共同的祖先负责,是对历史后厢房中的每个人的尊严和情感负责.是对我们自身负责.对自身负责,尚且被克以国际公约的督责、警告和黄牌,岂不自失尊重?

周口店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因保护不善、环境恶劣,差点被取消资格、列入濒危遗产名录.这种尴尬岂是某个人的尴尬?

这是问题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