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山寨文化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97 浏览:153747

第一次听到山寨,还是十多年前来香港.家里面的老人家,会讲起六十年代在家里面为山寨厂缝塑料花,缝衣服的经历,看了《狮子山下》,明白了这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狮子山下》描绘了战后从大江南北涌来香港的贫苦大的心路程.罗文主唱的主题歌,“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开头几句就道出了当时不少港人的心声.

没有规模,缺乏设备,更谈不上管理的山寨厂,见证了香港人成长,挣扎生存,从无到有,山寨厂原本是狮子山下依山而建的小木屋里面的那些小作坊,上世纪60年代政府发展工业,建造了大量的工厂大厦,这些山寨厂搬进了厂房,不过他们还是把自己称为山寨厂,走在现在的土瓜湾,石峡尾,那些旧工厂大厦,会提醒大家那段岁月,告诉香港人要努力,要捱世界.即使到了物质富裕的现在,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这首歌总是能够唤起大家同舟共济,共渡时艰的决心.

当人们回忆香港那段穷苦岁月,自豪港人勤奋,拼搏和求变精神的时候,常常会提起山寨这个词.最近这个词在内地异常流行,但是要理解山寨这个现象和意义有很困难,有些人把山寨等同于仿冒抄袭,有些则认为体现了草根精神.

炒得热闹的山寨春晚,有人愿意做,有人愿意看,叫不叫板央视,不是重点,看的人自然自己会决定是否做个比较.不管中断和电视台的合作是不愿意招安,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明白为何要惯上山寨两个字.另类模仿春晚?还是只是网络版春晚?如果是后者,06年就已经有不少版本,大家也已经讨论过了.如果是前者,已经有胡戈的恶搞,也算不上新现象.

查找了一下,山寨这个词来自于山寨手机,其实这才是需要好好探讨的问题.看看这些山寨手机,有些就是仿冒,如果真的侵权,可以走法律途径,就像打击A货那样,不明白出了怎样的新问题.至于有些,则颇有创意,甚至是技术创新,看了报道,之所以称为山寨,因为销售渠道不正规.但是如果走正规渠道,消费者不可能有这样的,山寨厂本身也负担不起各种费用.

如果来看香港的山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点抄袭的成本,有的只是在有限资源里面的埋头苦干,但是正是这种山寨,成就了今天的香港,李嘉诚就是从当年的山寨塑料花厂开始.而现在内地流行的山寨,因为被滥用了,也有无所指了,各人可以有各自的诠释和理解,也可以依据不同的理解来进行一场口水仗.

从积极的角度看:消费产品的代表,山寨手机里面蕴藏的创意和市场触觉,如果撇开人为的市场障碍和垄断,说不定会因此诞生不少盼了好久的自主品牌.文化产品方面,其实山寨本来就存在呀.(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记者、本刊主笔)

吴宇森:历史是快乐的(1P)

吴宇森的三国梦已经做了近20年,涉足历史题材念头的萌芽甚至早过他去好莱坞闯荡.《变脸》、《碟中碟2》、《风语者》等这些影片在好莱坞挥下了只属于华人导演的浓重笔墨.20年后,吴宇森终于带着他的三国梦回归了.经历了无数国产“大片”的轰炸后,观众对于吴宇森的《赤壁》期待颇高.就连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都曾说:“赤壁败,中国电影败;赤壁成,中国电影成.”如今,《赤壁Ⅰ》的票房已经证明了吴宇森在商业上的成功,而作为一部宣扬“以战止战、以少胜多”的中国式励志电影,才刚刚要展开而已.

耗时一年,打造充满人情味的三国

如果吴宇森的这部《赤壁》拍摄于20年前,那毫无疑问会是一部充斥着“英雄主义”的纯战争影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赤壁》仍然有豪华的战斗场面,却不是为战而战.抛弃历史的沉重,吴宇森重现了一个充满了人性和温情的“三国”.吴宇森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可谓细致,改编工程可谓浩大.人物不再停留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既定印象上,对白设计也往白话靠拢.改编期间也曾引起过编剧们的激烈辩论,以致剧本创作达一年之久.“有编剧跟我说,如果这样改编的话一定会被人骂的.我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新的观点去拍,我不是在拍一个历史片,我在拍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吴宇森对《赤壁》的定位,是一部能让没有三国故事背景的西方观众也能看懂的独立故事.所以,何不让历史简单一点?


有得有舍,导演收益全垫进影片

《赤壁Ⅰ》固然成功,也非无瑕.过于白话的对白可以忽略,可关羽无马却让熟知三国典故的观众无法接受.“第一我们找不到合适的马,第二训练和拍摄的预算只有3天,结果拍了15天.”吴宇森不是没有尝试,只是纵观全局,不得不舍.

在国内拍摄《赤壁》,吴宇森启用的却是好莱坞的结算制度.没想到美方制片、副导演会计的介入却让整个成本控制更加混乱.中国人讲究人情和变通,西方人则一切按规矩办事.某些场景的拍摄遭遇变故需要延长拍摄时间,制片方却不愿意在资金上松口.无奈之下,吴宇森只得自己垫钱.“真正(赤壁之战)的历史在陆上也有打斗,我本来想拍一个像海盗这样的水战.水上摆阵法的成本太大了,最后就只留火烧连环船了.”《赤壁Ⅰ》的票房成绩相当漂亮,作为导演的吴宇森却没有赚到钱.“我拍这个戏所赚的就是每天两顿饭,我一毛钱都没拿.”

兄弟情谊,吴宇森的“瑜亮”解读

相信每位观众在看《赤壁》之前,最期待的莫过于瑜亮二人的精彩智斗.而恰恰相反,影片中着力最多的反而是这两人的惺惺相惜,大有为周瑜翻案的意思.这也许是吴宇森对赤壁一战理解最为独到之处.如他所说,任何事情都有由来,赤壁之战也不例外.一场以少胜多的成功战役,绝非是在勾心斗角之中造就的.吴宇森将他电影中一脉相承的男人情谊带入赤壁,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赤壁.“周瑜其实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他除了有才情,还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统帅.但我希望能够让观众,尤其是能够让西方的观众对我们做人做事的风格多点认识.如果让他们看到我们小气的东西,那不是得到相反效果吗?”吴宇森花大手笔所埋的感情伏笔让《赤壁》(下)成为了可能,一个饱满的赤壁之战,味已经能嗅到端倪.(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本刊主笔)